从超图像到元图像——对米切尔图像学的一种解读尝试
本文关键词: 超图像 原图像 形象 米切尔 出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W.J.T.米切尔的图像学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概念已受到了文化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我国理论界的接受来看,批评文章或强调米切尔的图像学与传统图像学的区别,要么拘泥于米切尔的理论的介绍。通过对比传统图像学研究,分析超图像与图画转向的内在关系、形象与元图像的内在关联,"超图像"与"元图像"这两个基本概念,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为我们认识米切尔的图像学理论提供了一种解读可能。
[Abstract]:W. J. T.Mitchell 's imageology and its related concept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riticism.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acceptance of the theorists in our country, the critical articles or emphasi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tchell's imageology and traditional imageology. By comparing traditional imageology research, we analyz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image and picture turning, the inner relation between image and meta image, the two basic concepts of "hyperimage" and "meta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it provides a possibility for us to understand Mitchell's pictorial theor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晋晋;;并非图像学的“图像学”——论W.J.T米切尔的一个概念[J];美术观察;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丁;;早期黑色电影的空间表现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曹家毓;;绘本绘制技法研究——绘本中传统手绘与电脑绘画技法的区别与联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3 曹家毓;;谈宣传画册策划中图片的选择与设计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4 宋永琴;;电视剧视像叙事的深度探求[J];今传媒;2011年08期
5 周著;;包装造型中立体空间的视觉表述[J];包装工程;2008年01期
6 卢超;;论西方绘画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J];成才之路;2010年20期
7 宋真;;艺术设计批评与美术批评的差别[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葛田田;;探析本土涂料的传承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9 徐文明;;影迷、明星与中国电影明星的身体文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徐文明;;《宋景诗》中的身体叙述:主流意识形态编码与难以规避的内在尴尬[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靖;云国强;;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刘佳;;《解决方案》的解决之道[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李媛媛;;视觉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析[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施虹;开放与展望—艺术品整合营销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卢锋;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丽娜;米切尔的形象理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张华;中国传统绘画与视觉[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9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初中生视觉素养教学活动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牛亚南;新时期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佳;城市地下环境艺术[D];东华大学;2009年
4 吕蕾;电视文化影响下的审美心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苏杭;普桑绘画艺术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黄宝贤;中国网络剧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王峗;论元明清青花瓷“岁寒三友”图艺术风格及其成因[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马蓓芳;网络服装话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潘江曼;美学视野下的蔡志忠古典漫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彦;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电影审美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炼;;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图像学[J];美术观察;2008年05期
2 广曜;图像的危机及其挑战者——白廷图像学的意义[J];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3 刘禾 ,曹雷雨;知识分子和批评思考的视域——W.J.T·米切尔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文艺学的批判——从西方文艺理论史的反省看文艺学学科的建立[J];学术交流;1991年01期
2 刘波;;“文艺批评首先应该是文艺”质疑[J];上海文学;1980年10期
3 尤平;;哈代和张爱玲男性心理世界的比较探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2期
4 麻淑涛;;女性视角审视下的嘉莉和简形象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美善;李文求与胡学文的农村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6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3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