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化诗学的批判性和实践性——当代中西文化诗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2-26 17:02

  本文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 中国诗学 批判性 文本细读 实践性 文化语境 文化概念 诗学研究 意识形态 出处:《文艺争鸣》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中西方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提出并实践文化诗学,也在随后遭遇来自两方面的批评。一种批评来自坚守在文学界限之内者,他们批评文化诗学以文化置换文学,导致了批评对象的泛化和诗意性的模糊,甚至破坏了文化精神和文化秩序。一种批评指责文化诗学依然固守在文化精英意识形态中,无视当代诸多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缺乏文化民主精神。(1)这两种批评固然可以提醒文化诗学要注
[Abstract]:In 1990s and 80s respectively, the Western countries put forward and practiced cultural poetics, and then they met criticism from two aspects. One criticism came from those who stuck within the limits of literature, who criticized the cultural poetics for replacing literature with culture. It leads to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object of criticism and the vagueness of the poetic meaning, and even destroys the cultural spirit and cultural order. One criticism of cultural poetics is still stuck in the ideology of the cultural elite, ignoring many contemporary cultural phenomena and cultural problems. Lack of cultural democratic spirit) these two criticisms can certainly remind cultural poetics to note.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2 童庆炳;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3 张进;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方维保;江山依旧,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刘进才;京派小说还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美学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方维保;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升明,方维保;欲望与救赎:新时期文学性恋描写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陈太胜;历史形象与历史题材创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清;振摆──新历史主义本文阐释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刘凤;论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真实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张仲民;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杨若蕙;权绘锦;;《故事新编》的形式意味新解[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4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5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7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9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10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新刚;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振球;“无法投递”的感觉——论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主题类型及其生成根因[D];西北大学;2001年

8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9 董亦佳;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林滨;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童庆炳;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旭;;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范永康;;当代西方的文学政治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陆贵山;;文学研究的综合与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胡亚敏;;关于文学及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都;文化诗学:文艺学的新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刘洪一;文化诗学的思想指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孙先科;当代文学历史话语的叙事策略与历史观[N];文艺报;2006年

4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价值重建与文艺批评[N];人民日报;2001年

5 陆扬;理论的迷途[N];文学报;2011年

6 王晓群;理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N];文艺报;2004年

7 叶舒宪;人类学小说热潮背后潜隐着文化反思与批判精神[N];文艺报;2006年

8 王志耕;从失语走向历史透视[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蒋明;文学理论必须积极回应现实[N];湖北日报;2006年

10 时胜勋;精神历险与思想前沿对话[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源;解构与重铸的历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简论[D];新疆大学;2007年

4 廖臻;比较文学观照下的文学史编写新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程姝;互文理论与新历史主义文本观[D];兰州大学;2008年

6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7 马静;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8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梁金花;文化诗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8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38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