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篇章修辞
本文关键词: 文学翻译 篇章修辞 散文段 出处:《黑龙江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进行交际的中介,其主要任务是:把用一种语言所表达出的事物、概念、思想、情感、形象等完整准确通顺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人类的翻译实践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却是在近一二百年才有了较大的突破,在翻译理论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甚至研制出了自动翻译机器。可是机器翻译在遇到文学作品时就显得不灵了。因为文学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认识自我的,,它与用概念、判断和逻辑反映事物或事物间关系的科技公文等不同。所以建立在以词、词组为翻译转换单位上的机器翻译不能胜任文学翻译的重任。 文学翻译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建立在更大的语言单位上,比如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此外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文学译作也是艺术品,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就要在更大的语言单位上花费很大的气力去重塑形象,去创作艺术译品。 篇章语言学,特别是篇章修辞学是研究篇章结构、类型、功能和修辞特点的学科,它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对文学翻译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价值。基于此,我们把研究的题目定为“文学翻译与篇章修辞”。本文从文学翻译的单位入手,把篇章修辞学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对文学翻译的研究中,通过对一些文学译作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可以以散文段作为翻译单位,有时甚至还要考虑更大的单位,比如章、节乃至整个作品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战争与和平》的四个译本中选取了一些例子,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看到以散文段作为翻译单位,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原文,有助于准确判断多义词在篇章中的意义,有助于文学形象的再创造,有助于译出原文的风格,有助于译文的通顺流畅,有助于实现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Abstract]:Translation is th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 societies. Its main task is to put things, concepts, thoughts and emotions expressed in one language. Human translation practice has been going 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has only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last one or two hundred years. Import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even an automatic translation machine has been developed. But machine translation does not work when it comes to literary works, because literature uses images to reflect society, express emotions, and understand oneself. It is different fro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ocuments which use concepts, judgments and logic to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gs or things. Therefore, machine translation based on words and phrases is not competent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The creation of images in literary works is based on larger linguistic units, such as sentences, paragraphs, texts, etc. In addition, literary works have higher aesthetic value. This requires that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lso a work of art, so that readers can enjoy beauty in reading. Then we have to spend a great deal of effort in translating literature in a larger language unit to rebuild our image and create artistic translations. Textual linguistics, especially textual rhetoric,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 structure, type, function and rhetoric. Its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have great reference and guiding valu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title of the study 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extual rhetoric".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unit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pplies the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of textual rhetoric to the st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ome literary trans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prose paragraphs can be taken as translation units, and sometimes even larger units, such as chapters, sections and even the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works, should be considered. On this basis, we choose some examples from the four versions of War and Peace, and compare and analyze them. We find that the use of prose as the translation unit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text correctly. It is helpful to judge the meaning of polysemous words in the text accurately, to recreate the literary image, to translate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smooth and smooth, and to realize the "creative treason" in tran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046;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晓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J];飞天;2011年12期
2 韩丽;薛富强;;意境美的重新塑造——文学翻译艺术的真谛[J];大家;2011年14期
3 李潇;;文学翻译中文化霸权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家新;宋炳辉;高兴;何言宏;;“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J];上海文学;2011年08期
5 高丽;;刍议文学翻译之难[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肖尊岚;杨志豪;旷爱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麦合木提·麦麦提;;文学翻译中的两种问题[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8 许钧;;文字·文学·文化——关于“文字翻译”与“文学翻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李亚峰;高涵;;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10 王洁;孟庆娜;;浅析外国文学的翻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2 赵兰英;我国文学翻译后继乏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怀谦;文学翻译缺失多[N];人民日报;2005年
4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6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8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烁;文学翻译缘何沦为“零首选”[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5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6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明明;文学翻译与篇章修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4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7 张秀花;《远大前程》三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费书东;他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论方平的跨语际实践及其比较文学史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39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3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