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李贺和济慈悲情意象建构的诗学品格比较

发布时间:2018-02-27 16:28

  本文关键词: 李贺 济慈 悲情意象 诗学品格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李贺和济慈笔下的诗歌悲情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在诗学品格上犹如同蘖的两朵奇葩,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悲情意象的角色定位上"虚荒诞幻",在悲情意象的选择上"阴幽飒沓";在诗歌创作手法上,秀句重叠,通感怪异。两者可谓西方"模仿"和"再现"与中国诗学重"感悟"、"意境"、"形象"理念的互补与耦合,这种互补与耦合也为中英诗学评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观察视角。
[Abstract]:The sad images of Li he and Keats' poems are deep and treacherous, strange and strange, and in the poetic character they are like two wonderful flowers of tiller.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ame work: "false absurdity" in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the sad image, "Yin and secluded" in the choice of the sad image, and "overlapping" in the techniques of poetry creation. The western "imitation" and "reproduction"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complementary and coupling of the western "imitation" and "reproduction" with the concepts of "percep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image" in Chinese poetics, which also provide a new research path and observation angle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ics criticism.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公共外语部;
【分类号】:I0-03;I1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体春;一时一景一样情,两种语境两诗心——卢挚《秋景》与济慈《秋颂》的比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文;威塞克斯——哈代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杨成虎,钱志富;“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唐海燕;;一个纯洁女人的命运悲剧——解读苔丝悲剧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陆生发;;浅谈“鬼才”与道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黄治音;;“梅村体”的形成源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唐晨;;浅析李贺诗中的生命意识与死亡氛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姜彤;;简·奥斯丁作品中体现出的独特的女性观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裴会敏;;李贺其人及其矛盾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9 陈宗俊;;海子与李贺爱情诗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何九盈;《庄子》札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4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7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向宇;跨界的艺术[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孔燕妮;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发超;论奥斯丁小说中的交往习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欢;中英诗歌比喻对比[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丽;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郭劲松;论柯勒律治的有机整体诗学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丽泓;大地的歌者 不朽的夜莺[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郭婧;洛阳与韩孟诗派[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立璋;从“反英雄”到“浪漫英雄”[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志攀;《汉语大词典》“人”部孤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晓路;文化语境与文学阐释——简论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燕;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说与现代诗歌美学的关系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陶文鹏;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J];文学评论;1997年06期

3 王永慧;;李贺与济慈诗歌艺术的比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6期

4 张娜民;;诗歌创作与心灵治疗初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宁宁;;李贺与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主题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谭立坚;美与真的追求——济慈美学思想述评[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08期

7 王萍;;“真”与“美”的内涵叩问及认知质询——济慈“美即真,真即美”中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8 黄赞梅;周江平;;济慈“两个房间”说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9 李正栓;李会芳;;济慈的“消极能力”与庄子的“物化”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鑫;;对偶·通感·秀句·影响——济慈与陆机诗歌艺术比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士明;关联视角下的诗歌翻译[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3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3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