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互动铸就诗学辉煌——西方诗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眸
本文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文学与文化 辩证互动 历史经验 出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坚持文学与文化的辩证互动、双向建构关系,是作为一种文学新论的"文化诗学"的理论亮点之一。总结西方诗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发现,辉煌的诗学成果正是建构于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之中,而大量新的文化理论催生出大量新的文学理论也是文学与文化互动产生的丰硕成果。相反,文学与文化互动的偏失则带来诗学发展的曲折。这些历史的经验,从一个侧面为坚持文学与文化辩证互动的文化诗学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Abstract]:To insist on the dialect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in both directions is one of the theoretical highlights of "cultural poetics" as a new literary theory. The brilliant poetic achievements are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a large number of new cultural theories are also the fruitful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 bia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leads to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poetics. Thes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ultural poetics which insists on the dialect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祖国颂;文化诗学的实践维度与学理空间[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未民;;文化诗学:寻找新的生长点[J];作家;1995年08期
3 章旭清;试论人在文化诗学建构中的主体性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闵靖阳;;走进“文化诗学”——评李春青的《在文本与历史之间》[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6期
5 童庆炳;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6 陈太胜;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关联与界限——重识文化诗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7 孙丽;;文化诗学流派的历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叶诚生;构筑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论域[J];东岳论丛;2001年03期
9 郑伟;张晓丽;;走向一种文化诗学——写在“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出版之际[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2期
10 顾祖钊;;文化诗学是可能的和必要的[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运抟;新时期的文学与文化[N];西藏日报;2002年
2 吴晓都;文化诗学:文艺学的新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刘洪一;文化诗学的思想指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陈可;中国旅游文学论坛在通举行[N];南通日报;2006年
5 李运抟;新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文论天地)[N];人民日报;2002年
6 唐小林;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4年
7 钱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王立群;东亚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思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扎拉嘎;平行本质与比较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杨洪承;文化批评范式的建构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敏;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D];四川大学;2002年
8 陈颖;中国战争小说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圣传;文化诗学本土性探源[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2 项楠;走向真正中介的文化诗学原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谭奇辉;文学与文化的纠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承笃;巴赫金文化诗学中的对话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静;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6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7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沈广斌;李贽: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武虹;诗性的现代演绎[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琦;从文化诗学角度谈元散曲翻译[D];南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5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