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律论艺术观对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建设性意义
本文关键词: 通律论 自律 他律 泛律 艺术生产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出处:《艺术百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律论艺术学理论作为有关艺术根本问题的一种观点,其倡导者是当代著名艺术学家李心峰。其论文集《开放的艺术——走向通律论的艺术学》《艺术学论集》,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对通律论艺术观的阐发。通律论对艺术学领域中关于艺术的自律说和他律说进行的辩证分析,指出其各执一端的封闭性所在。对于国外力图超越自律说与他律说而提出的"泛律说",通律论也予以辨析,指出其局限性。文章从《开放的艺术》谈起,对于著者所倡导的通律论艺术观加以全面评价,指出其在当代艺术学理论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并做出必要的引申和发挥。
[Abstract]:The general theory of art, as a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art, Its initiator is Li Xinfeng, a famous contemporary art scientist. His treatise works "Open Art-towards the Art of General Law", "the Collection of Art Theory",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 view of the general law theory.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nomy in the field of ar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closed nature of each side of it. For the "pan-law theory" proposed by foreign countries to transcend the theory of self-discipline and the theory of heteronomy, the general law theory is also analyzed, and its limitations are pointed out.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Open Art", and points out its limit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art advocated by the author, points out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theory, and makes the necessary extension and exer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木村重信;李心峰;;何谓民族艺术学[J];民族艺术;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存国;关于艺术美学建立的初步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徐习文;;论马采构建艺术学科的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晓刚;;论艺术学交叉学科的范式建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杨矗;论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国芳;;论宗白华艺术学对象观[J];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黄永健;;从《艺概》、《艺境》到《审艺学》——艺术学理论研究思考兼评梁玖教授的《审艺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刘剑;;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5期
8 刘世文;;新媒体艺术批评的几个概念辨析[J];东方论坛;2015年02期
9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谭好哲;程翠玉;;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文艺学的产生和形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颜铭;;艺术学元理论研究的系统建构——李心峰《元艺术学》读后[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3 夏燕靖;;以艺术学元理论与本理论研究为要义[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陈诗才;;“地学美学”的元科学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3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张曼缔;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D];暨南大学;2012年
5 魏晓凡;网络化进程中的音乐传播:特征与趋势[D];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万仁甫;黑格尔文艺史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姜华;体育舞蹈与其它多元化艺术创造融合的理论思证[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3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马明明;对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再阐释[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李纳新;21世纪初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发展的困境及出路[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岳亚;反理性主义的理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乌珍吉;元青花中的蒙古族审美观念之体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金桦;朝鲜族戏剧剧作家李光洙戏剧创作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9 刘晓薇;系谱方法视角下的音乐艺术[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小所;艺术语言: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J];学术探索;2002年05期
2 洪泉;;艺术命题论[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吕澎;作为学科的“艺术史”及其相关学科[J];新美术;2003年03期
4 汤志刚;形色的重组架构与艺术语言的再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亮,章建刚;如何规定艺术[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6 白松;艺术语言的超越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彭亚丽;“共性”的生活 “个性”的艺术[J];美术观察;2004年06期
8 饶平山;楚文化装饰艺术语言[J];求索;2004年09期
9 翟应增;论艺术语言的产生是感知觉变异的结果——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之三[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陈璐;材料·观念·艺术语言[J];装饰;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欣淼;;关于艺术的民族性与艺术交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李敏;;创新设计中民族艺术语言应用的一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陈文武;;对当代艺术与地域美术的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启军;;创造:书籍设计者的使命[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9 李全;;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的特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李传友;;怎样学好书法[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腾飞;“80后画家”:处于艺术、市场之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沙尚琪;当代艺术 你有几张脸?[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郝思远;传父辈衣钵,撒艺术火种[N];南方日报;2012年
4 贾金莉;当代艺术怎样懂[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记者 唐子韬;艺术新秀获机构扶持 市场价值仍需时间考验[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收藏家、艺评家、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投资负责人 郭庆祥;伪艺疯狂[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刘伟冬邋居其宏 方仪 沈义贞;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舒洁邋实习记者 薄婷婷 姜梦醒;凝眸艺术世界:色彩与旋律是两个翅膀[N];国际商报;2007年
9 朱其;作为拯救的艺术[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郭持宝;对当代艺术语言浅思[N];大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政;价值·生活·想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曾令香;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5 刘泰然;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军;再议摹仿与米梅西斯(mimesis)[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王琰;迟暮的玫瑰[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沈军;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萍;“气韵”与“韵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亚萍;论艺术语言的弹性美[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包臻隽;形与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孙婧;卡通艺术的精神家园[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明元;诗意的艺术语言与语文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洪毅;“观念”介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艳俗艺术的社会指向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育彬;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功能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刚;艺术语言的言语生成机制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5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