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尔艺术史观的建构理论、方法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 李格尔 艺术史观 知觉心理学 艺术意志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李格尔将知觉心理学引入对艺术史的阐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术语,他的艺术史体系正是以这些术语为理论支点搭建起来的。为建构科学的艺术史观,李格尔在研究方法上多有创见,使用对当时艺术史学界来说颇为新颖的术语"艺术意志";采用新的切入视角——知觉心理学;提出艺术史发展的新模式:钟摆模式等。在西方艺术史学史上,李格尔是由古典艺术史学向现代艺术史学转变最为关键的一环。当然,李格尔的理论建构还存有缺陷,但他认真专注和富于挑战精神的学术态度,以及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会不断给我们以启示。
[Abstract]:Ligel introduced perceptual psychology in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t history and formed a unique set of theoretical terms. His art history system was built with these terms as the theoretical fulcrum,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view of art history. Ligel is creative in his research methods, using the term "artistic will", which is quite new to the art history circles at that time, adopting a new angle of view-perceptual psychology;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history, Ligel is the most critical link in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art historiography to modern art historiography. Of 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in Ligel'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But his serious and challenging academic attitude,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grasp and micro investigation, will give us constant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1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方政,杨正群,刘英;休谟因果联系的人性论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宋一夫,施德福;论社会结构的对称与非对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李美辉;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德东;周武忠;;“瓷艺花语”——谈花卉在陶瓷装饰纹样中的文化内涵[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管少平;;设计:回到disegno再出发[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晶;技术跨越的理论分析与模式探讨——兼论中国技术跨越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5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枢昊;竞争的公共性空间:18世纪中后期的巴黎沙龙[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2 肖意贞;社会群体主体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罗卫红;内部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D];湘潭大学;2003年
4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德龙;宪法教育简论[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翔宇;雷圭元图案学理论与中国图案学体系的建立[D];清华大学;2004年
7 张学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理性价值和意义[D];清华大学;2004年
8 周博;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肖向东;休闲与人的价值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宁;对三种艺术史模式的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海鸥;批评家的作为:罗杰·弗莱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铭;温克尔曼的艺术史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6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