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8-02-28 06:45

  本文关键词: 实证性影响研究 流传学 渊源学 媒介学 游 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中西近、现代文学交流史料为依托,在法国学派实证性影响研究三大研究方法的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中探讨旅行文化中游的复杂现象,旨在消除文学和旅游学的隔阂,以游的精神文化阐释拓宽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near and modern literatur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lex phenomena of travel culture in the three research methods of positive influence study of French school, such as spreading, origin and media,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ourism. To broade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ouris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2010年社科研究项目(JBS10006)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西平;;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2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辛红娟;;旅行与文学翻译的象似性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9年01期

4 郑锦怀;岳峰;;翻译史料问题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5 李丹;;留学背景与中国新诗的域外生成[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6 陈思和;;对中西文学关系的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惠;;关于英汉词汇差异的对比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任淑坤;鲁迅、钱钟书翻译思想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朴哲浩;;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传达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白阳明;;口译员的“创造性叛逆”[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白阳明;;创造性叛逆与翻译方法——以《瓦尔登湖》徐迟和戴欢译本为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郑红霞;;从翻译伦理看文化意象传译中创造性叛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玮;;中译外的文化输出和策略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龙佳红;宋子凯;;译者——文化交流的使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9 文艺;刘tD传;;从汉英差异谈文学翻译的可译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会琴;;从模因论看文化意象传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田建民;贺莹;;新世纪《野草》研究综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曹顺庆;王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贾一心;;诗态:民族精神的个体呈现[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余素香;;从阐释学视角比较《春晓》的不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锐;李丽;;英语红学研究纵览[J];红楼梦学刊;2007年03期

2 王金波;王燕;;被忽视的第一个《红楼梦》120回英文全译本——邦斯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文简介[J];红楼梦学刊;2010年01期

3 张西平;;中西文化的一次对话:清初传教士与《易经》研究[J];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4 王建开;;翻译史研究的史料拓展:意义与方法[J];上海翻译;2007年02期

5 周宪;旅行者的眼光与现代性体验——从近代游记文学看现代性体验的形成[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6期

6 李丹;;留学经验与中国现代都市诗——以孙大雨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贺昌;异域写作与本土批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余美;翻译: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李长林;清末中国对《一千零一夜》的译介[J];国外文学;1998年04期

10 孙会军 ,郑庆珠;翻译与文化“杂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雨;“游”的文化审美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罗春英;“汉有游女”中的“游女”——兼与程俊英先生商榷[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高燕,李贵;后现代视野中庄子之“游”[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刘海凤;游:从语词到审美[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崔第品;中国传统美感心态初探[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章海荣;“Flow(畅)”阐释与“游”比较——休闲美感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章海荣;休闲美感初探——兼作“Flow(畅)”“游”比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皮朝纲;宏智正觉对禅宗美学方法论的发展与贡献[J];青海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9 唐名辉;《庄子》哲学的内在张力[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晓琴;审美性休闲文化与人性的生态建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陆晔;;力量游戏: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电视业的市场重构[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高金萍;;面临转变: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大势[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3 钟华;;比较文学学科自身内在的悖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培仁;媒介地理学: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N];中华新闻报;2006年

2 曹顺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变异学确立东西方比较文学合法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陈力丹邋闫伊默;论“电视讲坛热”[N];学习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虞宝竹;媒介调查业的“五高”特色[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张驰 编译;科罗拉多大学“音乐与娱乐产业系”概览[N];音乐周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虞宝竹;数据,,媒介拓展经营的依据[N];中华新闻报;2003年

7 刘洪涛;地方台如何打造新闻频道[N];中华新闻报;2003年

8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梁永泰;香港传媒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陈卫星 本报记者 夏榆;德布雷:曾与格瓦拉并肩战斗的人[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义杰;媒介与文化资本[D];浙江大学;2012年

2 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4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强华;狄更斯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兰州大学;2007年

2 周梦瑶;技术垄断下的媒介生产与传播[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怡周;“媒介交互性”:概念、逻辑、效用与意义[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洪才;论徐志摩翻译及其对创作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5 彭品荣;以“游”入“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艺;庄子“游”的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7 翟P;绘画的讯息[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刘朝辉;生命困顿中的逍遥[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淼;论葛洪的“仙—美”观[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谢盛华;庄子生命美学思想理论体系结构探微[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6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6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