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采撷东西,既往开来——乐黛云先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8-02-28 13:42

  本文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乐黛云 第三阶段 跨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化 比较诗学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访谈地点:北京大学民主楼法语系会议室访谈时间:2011年5月23日,上午9:30-12:00采访人:王东亮、罗nI、史阳采访人问(以下简称问):您是怎样走上比较文学这条道路的?乐黛云答(以下简称答):1978年或79年北大招了第一批西欧留
[Abstract]:Interview venue: interview time: May 23rd 2011, 9: 30-12: 00: 00, interview: Wang Dongliang, Luo NI, Shi Yang interviewer Q: how did you take the roa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1978 or 1979, Peking University recruited the first batch of Western European students to sta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仁雄;刘舸;;与世界文化多元性共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2期

2 曹卫军;;文学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3 杨洪承;;借鉴·探寻·建构——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理论基点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1989年06期

4 张雁泉;;多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定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2期

5 王宁;;《理论思考与文学阐释》序言[J];东吴学术;2011年01期

6 ;2008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1期

7 贺夏蓉;;可比性: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理前提[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8 ;《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本刊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9 严绍■;;确立关于表述“东亚文学”历史的更加真实的观念——我的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课题的思考和追求[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2期

10 肖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学评论;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2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6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高青;新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8 徐立钱;新世纪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N];文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茜;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宿玉村;张力与差异中的互动:建构两岸多元对话的比较文学学术网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2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3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8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2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董国俊;20世纪初中西现代小说中的自我[D];兰州大学;2007年

4 孙月宁;论翻译文本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有效性[D];中山大学;2010年

5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梁旭;《生死场》与《人间问题》的人物类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比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聪;《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主题与人物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姜淼;中韩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意识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7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7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