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和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主题

发布时间:2018-02-28 15:37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 中国化 和谐 出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和谐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主题应该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构建和谐的自我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构建和谐的生态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华民族和谐的文化精神有机联系起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走向成熟的标志。
[Abstract]:Harmony, the new them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should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elf-personalit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econd,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ird i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I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but also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harmonious cultu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Moreover, it is a sign of the maturity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X2W009)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4 童庆炳;;“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何庄;论尚清审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潘宇;中国传统诉讼观念辨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周昌乐;从哥德尔定理看禅宗的元逻辑思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王达三;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试论[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暴庆刚;论庄子自由思想之超越品格(上)[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10 傅敏;中国当代家庭藏书重建刍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4 洪浩;论清代的讼师[D];吉林大学;2004年

5 居红秋;女性的直觉与文化的前卫性——唐颖新作《阿飞街女生》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6 薛媛;齐白石绘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张根云;《庄子》变形艺术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宝龙;《诗经》与孔子思想[D];延边大学;2004年

9 刘艳;东晋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琼;;神义论:伊格尔顿悲剧理论的逻辑立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2 凌晨;;“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历史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陆贵山;陈爽;;我的宏观文艺学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4 范永康;;当代西方的文学政治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贾斯汀·奥康诺;张良丛;王斌;;艺术、产业和现代化(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6 施立峻;;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对话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7 徐鑫;;超现实主义艺术与诗意[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8 张兰芳;;20世纪《艺术概论》之“艺术本质”研究状况述评[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9 马建辉;;“总体”与“反映”——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洪琛;;穿越理论主义的美学写作——评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善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潘天强;;马克思主义文艺形式理论浅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陈定家;;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传才;;马克思主义文艺特征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金元浦;;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飘;;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当代[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10 王少青;;文学家的“眼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N];文艺报;2009年

2 郑伯农;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穿透力[N];文艺报;2006年

3 马驰;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秦勇;宏观文艺学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日报;2008年

5 梁胜明;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窦皓 刘洁;树实事求是文风 写实实在在文章[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凌建英 刘慧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N];文艺报;2010年

8 刘家亮;艺术生产与中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N];文艺报;2006年

9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10 董学文;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意义和当代价值[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樊柯;走向文化社会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4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生琳;向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的历史告别[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8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秀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后现代表现[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柳;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思想探微[D];安徽大学;2011年

3 黄林琳;典型理论的深入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文庭;审视·启示·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邱健;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化理论[D];苏州大学;2002年

6 黄景民;关于中国“左联”与韩国“卡普”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范小娟;人类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D];贵州大学;2008年

8 陈庆璞;卡西尔符号论和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丹;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