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无哀乐论》的“形式美”音乐观
本文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形式主义 审美自觉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与创作者的情感无关,并否定音乐的政治教化功能,却对音乐形式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不少学者批评这种观念带有"形式主义"的倾向。但事实上,《声无哀乐论》包含着"审美的普遍性"、"审美的纯粹性"等深刻思想,体现出高度自觉的审美意识。《声无哀乐论》的"形式美"音乐观并非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而是魏晋玄学与美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Abstract]:< > on the sound without dirge think music and the creator's emotion has nothing to do, and deny the func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the form of music show a high degree of concern, many scholars criticized the tendency of this concept with "formalism". But in fact, "musical theory > contains" instance universal beauty "" aesthetic, pure and profound thought, reflecting the highly consciou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n the sound without dirge > "form beauty" view of music is not heavy form light content "formalism", but reflects the metaphysics and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钱雯;嵇康的玄学与乐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厚均;两晋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8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9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6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7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成;;追求超越——“风格”的形式主义内涵[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陈舒R,
本文编号:1548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