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为什么重提“人生艺术化”

发布时间:2018-02-28 22:08

  本文关键词: 文艺美学 艺术作品 人生艺术化 审美人生 艺术精神 民族传统 重构 出处:《艺术百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生艺术化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思想的重要资源,它要求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涵养人格与心灵,倡导远功利而入世的审美人生精神。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文人的艺术化生活方式、西方唯美主义"生活艺术化"思潮及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等产生了不同的张力,在今天具有积极的文化批判意义,需要我们在理论上重新清理、传承、建构。
[Abstract]:The art of lif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it demands a beautiful art spirit to conserve personality and spirit, advocating utilitarian aesthetic life far in the world. The spirit of this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i artistic life, Western Aestheticism "art of life" and the ideas of modern daily life trial beautify "trend of thought and had a different tens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 of cultural criticism in today, we need to clean up, in theory, inheritance and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心;
【基金】: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06BZW013)”阶段成果 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美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K1115-003-S)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红梅;;“趣味”的特点——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2 覃兢业;;梁启超“趣味主义”的美学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田雷;;论审美超功利性在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的表现——以梁启超、王国维美学观点选论[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4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5 陈泽环;;“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梁启超后期人生观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詹春花;;从梁启超对尼采的批判看其启蒙思想[J];江淮论坛;2008年04期

7 陈彬;;梁启超美育思想评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7期

8 方红梅;;“趣味”的意涵——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9 方红梅;;美感之复杂性与梁启超以“趣味”指称美感的深意[J];兰州学刊;2012年04期

10 周翠英;;梁启超阅读思想摭谈[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王泽庆;;再论胡适与梁启超之间的科玄之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孟洋;清代纳兰词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9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余璇;转型期语境中启蒙话语的选择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熊幸立;小说、佛教与王学[D];复旦大学;2011年

4 史元梁;晚清杜甫批评专题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5 杨明刚;试论建国前中国合唱艺术风格的阶段性衍变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秋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供罗;梁启超小说理论成因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苟强诗;小说界革命与现代小说概念的生成[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来祥;“和谐论”文艺美学的理论特征和逻辑构架[J];文史哲;2004年03期

2 龚妮丽;;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晶;;在文学与艺术的融通中拓进文艺美学[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4 钱中文;文艺美学:文艺科学新的增长点[J];文史哲;2001年04期

5 王岳川;“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述要[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6 周来祥;三论文艺美学的对象、范围和学科定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劲松;“文艺美学”何以可能[J];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王艳玲,张秀敏;解读文艺美学研究及当下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9 王德胜;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10 王一川;;今日文艺美学的限度与开放[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汉琳;;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罗中起;;艺术与审美之辩:关于文艺美学的反思(摘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德胜;;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惠波;;从语境角度论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判定[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付晓东;;“不靠谱青年”的趣味转向——谈70一代精神症候特征的艺术呈现[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艺;;艺术欣赏教学的特征与实践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2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路艳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抢手[N];北京日报;2006年

4 记者 冯骏;兵团50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面世[N];兵团日报(汉);2007年

5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王雪峰;当下文化语境中弘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意义(上)[N];美术报;2007年

6 通讯员 赵夏冰 李美久;富蕴县两部艺术作品摘得北京国际艺术节“金蛙奖”[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7 忻东旺;艺术品价值的判断[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马学东 董岳;今春谁将领涨油画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董岳;当代艺术价格高看一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曹俊杰;电子艺术:艺术分享技术[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华侨;艺术存在论的争议及其方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8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玉锋;海德格尔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尹萍;“能量”的再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强世军;论艺术作品中的个人气质[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6 刘振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丽;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论[D];西南大学;2008年

8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沈静;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9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49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