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被宠坏的中华文化“宠儿”——《红楼梦》引申义“吃”熟语及其四种英译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01 05:28

  本文关键词: 《红楼梦》 吃 英译 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五类(103例)"吃"的引申义熟语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翻译,探讨这些熟语在四译本的理解和再现方面的异同得失及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吃"熟语翻译对语境依赖程度、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目的、接受语文化及译介行为不同,致使各译本呈现多样性。此外,汉英词典中固化的"吃"熟语表达,因缺乏具体语境和真实语料基础,导致其所提供的释译对文学作品翻译参考存在局限性。
[Abstract]: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03 cases of the five categorie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ating" and the translation of its four English version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idio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four vers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gularity. The translation of various "eating" idioms depends on the context, the translator's time,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he culture of acceptance and the behavior of transl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diversity of each translation.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s of "eat" i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which are fix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dictionaries, are different. Due to the lack of concrete context and real corpus, the interpretation provided by it is limited to the translation reference of literary works.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楼梦〉平行语料库中的汉英文化词典编纂研究》(10BYY011) 2012年度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2012185)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继懋;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杨春生;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2期

3 陶红印;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4 罗思明,马可云;“吃”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情景语义学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叶荭;试论培养大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实际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吴文安;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余丽君;语篇——英汉翻译的基本单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罗思明,李建军;词语搭配浅论[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赵宏伟;;英汉人称指示语先用现象对比及其翻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唐静;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梅;康旭;;汉英双解词典:读者分析及其必要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蒋联江;;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雁雁;;怎样通过朗读提高中级阶段留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马红妹;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伟;文体分析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汪望珠;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5 张海华;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D];延边大学;2000年

6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7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唐建萍;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许朝阳;文体学与英语口语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长娟;科学语体篇章的分析与教学实践[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涛;《红楼梦》的典故与跨文化翻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曾泰元;语料库与汉英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5年01期

3 徐文红;“吃”+N的特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德俊;;英汉平行语料库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郭继懋;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6 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7 高明乐;联接理论的发展与现状[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8 范敏,陈天祥;论汉语成语的英译——英译《红楼梦》译例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9 张云秋,王馥芳;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10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珏;;从《红楼梦》看翻译中的意象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2 张捷;;浅谈《红楼梦》的仿词艺术及其英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成;李芳;;基于文化差异的《红楼梦》委婉语英译浅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伊藤漱平;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 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J];红楼梦学刊;1997年S1期

5 李培平;;《红楼梦》译介及其全译本对比赏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6 胡蓉;;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之“女性崇拜”情结[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朱庆;;浅析文学作品误译的肇因[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师杰;;论《红楼梦》英译本人名翻译策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曾冬梅;;《红楼梦》翻译的合作情缘[J];云梦学刊;2008年03期

10 刘佳;;杂合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探究——兼论霍译《红楼梦》中的杂合[J];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传鸣;;《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对比——汉英主语省略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赵巍;;版本差别与作者意图——《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英译本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路东平;;《红楼梦》中的詈语使用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吴炫;;文学穿越现实导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牛水莲;;理想的建立与破灭——“大观园”与“六条院”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金星;;文学教育路正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7 柯岩;;谈谈文学与人生[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8 潘翠菁;吴文辉;;艺术直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歆耕;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N];文汇报;2010年

2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3 格非 早报记者 田波澜 整理;“时间不再,我们不再有耐心”[N];东方早报;2011年

4 江帆;开启灵活多样的译介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刘勇 张弛;不读而还是经典的[N];文艺报;2010年

6 宋庄;那影响无法摆脱[N];工人日报;2011年

7 南帆;文学的潜能[N];人民日报;2011年

8 李瑞铭根据录音整理;文学的方式[N];文学报;2002年

9 许雯丽;六盘水文学院作家讲座系列《灵感与写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10 主讲人 当代著名作家 王蒙 本报实习生 陈月飞 本报记者 李月宁;文学,让一个民族更富创造力[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5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丽耘;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从比较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人物对话语言翻译[D];暨南大学;2003年

2 欧卫华;《红楼梦》之诗词文化内容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3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常青;析评《红楼梦》中“笑道”的翻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俊锋;《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欧阳多根;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英俊;《红楼梦》文化内容翻译的功能主义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周福娟;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D];苏州大学;2006年

9 胡艳玲;从《红楼梦》两译本看文化取向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高翔翔;从变译理论的角度分析《红楼梦》库恩译本[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0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50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