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初期施蛰存独特的文学翻译选择
本文选题:施蛰存 切入点:文学翻译 出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49-1957年夏这段时期是施蛰存从事文学翻译的黄金期,他翻译了大量东欧国家的小说佳作。施蛰存在此期间翻译的作家作品,既是他以前关注欧洲弱小民族文学的继续,同时也可看作他对鲁迅的相关翻译选择有意无意的实践和继承。同时,他选择的苏联和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恰好也与当时的文艺政策、外交政策有关。
[Abstract]:1949-1957 in the summer of this period is the golden period of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he translated a large number of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Shi Zhecun novels work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works, he is concerned about the continuing European literature of minorities before, and as he related to Lu Xun's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inheritance naturally or half unconsciously at the same time. He chose,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an literature of minorities was also and the literary policy, foreign policy.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江苏省昆山中学;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2YZ153)成果之一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SLX10012)成果之一
【分类号】:I046;I20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德志,肖霞;施蛰存年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宋达;;关注现代主义文学汉译:提升翻译教材质量的另一条路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杨莉;;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4 廖七一;;梁启超与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5 段峰;;苏珊·巴斯内特文学翻译思想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施永秀;隽笔绘世相——读杨绛小说《洗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吴锡民;“新感觉派”的狐步舞: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意识流”最初尝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杨平;;翻译的政治与翻译观念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金文兵;叙事的颠覆与文本的可读性——施蛰存小说的另一种解读方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6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嫱;“五四”文学变革中的汉译英诗及其对新诗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平;林语堂译作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宋荣;论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关系(1921-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艳梅;张谷若翻译特色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黎英;论异化与源语文化差异性的保持[D];东华大学;2005年
6 王少飞;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谭芳;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群;翻译家冰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琼;鲁迅的翻译和中国现代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潘青;留日时期的沟通与对话[D];青岛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南松;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以对晚清小说翻译的批评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袁洪庚;;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李晓静,昌切;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J];出版科学;2002年02期
4 秦露;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3期
5 王理行;忠实是文学翻译的目标和标准——谈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6 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7 宋学智,许钧;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取长补短”浅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秦建华;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吴春雪;浅谈文学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吴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7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10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4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5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新阐释[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燕;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张海卿;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7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5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