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模式的统一性问题
本文选题:统一性问题 切入点:张江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学东渐百年来,中国文学理论从西方得到诸多资源和借鉴,然而在这种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中,对西方文论的平等审视、对传统文论的继承与发扬、对中国文论原创话语的建设却显薄弱。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于2012年提出"强制阐释"的论题,深入辨析西方现代文论存在的强制阐释之局限,此话题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张江、朱立元、王宁、周宪四位先生围绕此论题的讨论文章从2015年初起已陆续与读者见面,1本刊发表第六组讨论文章,希望使这一论题更加深入,并得到读者的关注。
[Abstract]: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has received many resources and lessons from the West. However, in this kind of dialogue and exchang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equal examin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In 2012, Professor Zhang Jia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ut forward the topic of "compulsory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z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ompulsory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Zhang Jiang, Zhu Liyuan, Wang Ning and Zhou Xian have published 6th discussion articles on this topic since early 2015, hoping to make this topic more in-depth. And get the reader's atten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江;;强制阐释论[J];文学评论;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李晓丹;;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6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武雄;;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以妈祖信仰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10 李建东;;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金芝;职教师资培训中双元制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8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s,
本文编号:1560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6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