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与自我治疗
本文选题:写作 切入点:自我治疗 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关于写作为什么具有自我治疗的作用,一般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宣泄说"得到解释。但写作不仅仅是个心理事件,它还是个语言事件,应该得到语言学的解释。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看,写作通过语言显现自我,而"显现"本身即建构,是一种自我的创造性生成。在此过程中,它动用的是"全生命"的经验,它将一切生命体验都编织进一个意义结构之中,因而是尼采意义上的对"此在生命"的肯定。而在这一切之上,写作向他人与世界敞开,将个人的私密性存在转化为公共的语言形式,促进了自我的社会化。这三者互相联系,是写作具有自我治疗作用的基础性原因。
[Abstract]:Why about writing a self treatment effect, generally from Freud's psychoanalysis "catharsis" explained. But the writing is not just a psychological event, it is a language, should be linguistic expla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linguistics, writing through the language and show themselves, "show" itself construction. Is a self creative generation. In this process, it is the use of "full life" experience, it will all life experience are woven into a structure, so it is Nietzsche's sense of "in this life". And above all, writing to others and the world open personal privacy, are transformed into public language form, promote self socialization. The three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s writing is the basic reason of self healing.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晓渡;谁是翟永明?[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6期
2 施铁如;;写作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功能、原理及其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武淑莲;;文学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梁沛好;;意识谱与写作治疗[J];写作;2006年17期
5 王小妮;;同也不同,学也不学[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宗峰;赵修广;;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向张器友等先生请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承质;“道法自然”与文学的“真实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邱坤荣;沈学习;;英雄话题·英雄神话——民族危亡时期和公共政治情绪下军旅小说“英雄主义”叙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章罗生;谭平;;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霍俊明;;新诗史叙述中郭小川与贺敬之的经典化变动[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子清;;对新诗提法的质疑——第二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发言[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孙飞飞;;The only way to transcend is death——On the doomed death of Roderick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精神疾病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时;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接骨师之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瑛,梁爱主;日记与心理治疗[J];中原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Z1期
2 翟永明;再谈“黑夜意识”与“女性诗歌”[J];诗探索;1995年01期
3 郝琦,汪新建;表演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亮;;短文四篇[J];作家;1996年10期
2 周晓枫;;批评家的勇气和作家的胸怀[J];创作评谭;2011年05期
3 任公伟;写作是写作者的选择[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吴云汉;沟通写作者和编辑者的桥梁──王荣槐先生《论文写作与编辑出版》评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蔚蓝;;未打开的写作——为华姿的创作寻找定位[J];长江文艺;2001年09期
6 普珉;;孙磊访谈[J];诗歌月刊;2002年04期
7 王少栋;;“写作”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07期
8 伍明春;;早期新诗写作中的师者角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魏天无;;在冷冷燃烧的世界里生活两次——韩少君诗歌阅读札记[J];诗歌月刊;2006年01期
10 张执浩;;传统及其变异——自述[J];小说评论;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刚;;一个女性写作者的书写方向——读阿毛诗歌札记[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维;杨蕾;罗亚平;;FDC-0l8型手印熏显系统显现茚三酮潜在手印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张华评;;我这样给“姑娘”找“婆家”——和初学写作者谈投稿[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雷隆燕;;对写作者历史文化建构的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清华;;关于诗歌与社会的思考二题[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玉倩;;关于“80后”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佐成;;中美大学生图表描述作文中契合的比较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玲;;文秘写作效益与政治素质[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9 张佐成;;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心理过程初探[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10 陈香;;萧鼎:玄幻需要睿智的评论,显然还没出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巨丰;商业板块显现独特优势[N];中国信息报;2001年
2 张毅 史小平;襄垣经济优势逐步显现[N];山西日报;2001年
3 上证综研;回调压力已经显现[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4 来光贤;我国经济显现“入世后特征”[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5 通讯员 李桂雄;柳台两地经贸显现生机[N];海峡时报;2000年
6 成都证券投资研究中心 汤咏梅;浙江阳光反倾销影响将显现[N];证券时报;2001年
7 本报驻大连记者 赵广慧;三大特点显现大连市场[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记者 亢宗兵 梁鹏 实习生 苏伶俐;电信变迁显现 市民生活飞跃[N];重庆商报;2001年
9 汪华;氮肥影响在远期 磷肥冲击已显现[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10 大营盘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B浪反弹雏形显现[N];山西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2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化龙;针刺加推拿对去卵巢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崔淑珍;西方英语写作学的元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刘进;“权威”与“经验”之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9 安利红;俄语写作理论与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凌瑶;行政公文写作中的语用逻辑[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甘慧芳;荒原中一个肯定的声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琳;历史与成长[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樊高峰;何谓写作?何为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邹波;《微暗的火》中的写作者[D];四川大学;2005年
7 郭芙蓉;新课程“自主写作”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佳颖;在写作中自我疗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于巍;“(NP)(T)再VP”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桂霞;换位思考在坏消息商务信函中的语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8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1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