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变异学”视野下的英语世界老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13:03

  本文选题:英语世界 + 老舍研究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摘要】:英语世界老舍研究同老舍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传播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变异"性质。"变异学"视野下的英语世界老舍研究不可忽视研究队伍分层,其中,汉学家的系统理论建构和新颖视角有助于突破难题。由于老舍研究"他国化"利弊共存,因此,应坚持贯彻"双向阐发",实现学术对话和视界融合,促进老舍研究在碰撞、沟通中走上世界化之路。
[Abstract]:The study of Lao Sh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Lao She's works abroad, inevitably has a "variant" nature. "The study of Lao Sh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as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team, in which the sinologists' systematic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novel perspective can help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roblems.Because Lao She studi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ternaliz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persist in carrying out "two-way analysis", realize academic dialogue and the fusion of horizon,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Lao She to embark on the road of cosmopolitan in collision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W06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凤亮;;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王德威教授访谈录[J];南方文坛;2008年05期

2 王瑶;老舍对现代文学的贡献——《老舍选集》序[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1期

3 周伯军;试析《猫城记》及老舍小说的悲剧性[J];语文学刊;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旺生;在“言志”与“摹仿”之间——兼与曹顺庆先生商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杨成虎,钱志富;“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王万洪;;刘勰文气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徐结平;杨雪;;文化批评视阈下的中西爱情诗[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邓亚雄;翻译与时间[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熊辉;意象:中西诗歌中的文化投影[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向天渊;;取熔中外 志铸伟辞——曹顺庆及其比较诗学学术团队述评[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8 甘玲;;批判与架构——试论中西比较诗学方法论[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9 王丽丽;程光炜;;从夏氏兄弟到李欧梵、王德威——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现当代文学[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10 郭兴;;从跨文明研究视角欣赏与分析电影《刮痧》[J];电影文学;2010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6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7 罗婷;克里斯特瓦的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9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詹淑雅;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婷;《论语》中文化负载概念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晓禹;基于“三美”理论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歌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张乃午;蓝与黄的对话[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改丽;黄春贵《文心雕龙之创作论》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婷;从诗学角度看《域外小说集》之接受失败[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李金;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对话与批判[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蔡燕;作为“知音”的译者[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舒乙;老舍的生与死[J];百科知识;199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仲;另辟蹊径 别有洞天——评张桂兴“老舍研究丛书”[J];东岳论丛;2001年06期

2 史承钧;一部丰富和有新意的论著——读王晓琴的《老舍新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吴小美,古世仓;拓展与沉寂近十年的老舍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4 杉野元子;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老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方维保;21世纪与老舍研究的深化——第三次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吴小美,古世仓;对近十年老舍研究的反思[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7 陈煜斓;;厚重扎实的老舍研究成果——读张桂兴教授的“老舍研究丛书”[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刘方;;新时期老舍研究述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王晓琴;;多元视野下的拓展与深化——新时期老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石兴泽;;老舍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军;;穿越思想的隧道——读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沈正赋;老舍研究要开掘新视角[N];光明日报;2003年

2 吴永平;美国老舍研究专家陶普义二三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陈熙涵;老舍研究:国外热国内冷[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4 傅光明;永恒的富矿[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小后;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6年

6 赵e,

本文编号:1736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6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