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的生态功能
本文选题:生态学 + 生态文艺学 ; 参考:《中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生态学和生态文艺学都已成为我国学术热点,而研究文艺的生态现象,探讨生态文艺学,离不开对文艺生态功能的研究。文艺本身的生态性决定了文艺功能的生态性特征。文艺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内在创生性和外在修复性,具体体现为生态审美、生态批判、生态调节等功能。在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中,文艺的生态功能表现为对统治自然论的批判,对科技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调和,对人的心灵的充实与净化。目的在于追寻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人类寻求诗意的存在,建设生态人文精神。文艺实践直接影响到文艺生态功能的发挥。文艺生态资源向生态功能的转化是文艺生态创作的源泉,,艺术家的生态情怀与责任是生态启蒙的基础;文艺生态审美是文艺生态功能发挥的关键;文艺批评则为文艺生态功能提供途径和创造生态环境。文艺生态观念和文艺生态结构的优化是文艺生态功能优化的基础和保障。
[Abstract]:Ecology and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art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phenomen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ar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The ec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self determines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functions.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intrinsic creation and external repair, and it is embodied in the function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ecological criticism, ecological regulation and so on.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nature,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to criticize the theory of ruling nature, to reconc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humanity,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 and to enrich and purify the human mind.The purpose is to pursue and maintain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guide human beings to seek the poetic existence and to build the ecological humanistic spirit.The practi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directly affects the exertion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The convers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ecological resources to ecological functions is the sourc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ecological creation, the ecological feeling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artists are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enlightenment, the aesthetic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ecology is the key to the exer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ecological functions.Literary criticism provides a way for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reat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optim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ecological concept and art ecological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literature and art ecological function optimiz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生态文艺学》[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2 李显杰;“建构生态文艺学”学术座谈述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蔡同庆;生态文艺学:崛起与困境——兼述中国首届生态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彭松乔;生态文艺学:视域、范式与文本[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陈炎;赵玉;;“道”与“能量”:两个与生态学有关的范畴[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4期
6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易芳,郭本禹;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8 石;生态学运动[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9 徐敏;将生态引入文学 从回归迈向超越——“生态文艺学”研讨会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司空草;文学的生态学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勇;;理论生态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2 王如松;;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进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文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4 张新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学[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袁国映;熊晓霞;;生态学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雷耘;汪正祥;刘胜祥;;《生态学》双语课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文新良;;生态学视角下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A];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正春;;中国生态学的思想源流和基本概念[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树坤;;生态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价值[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Jeb A.Barzen;;沙丘鹤对作物损害的生态学评估和消除[A];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李当岐;生态学热方兴未艾[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张虎升 朱建东;生态文艺学批评在当前的发展态势[N];文艺报;2002年
3 北木;生态学知识真得来次大普及[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4 蒋高明;“生态学”不是软道理[N];科学时报;2007年
5 李文华;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6 ;朝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生态美学相结合的目标[N];文艺报;2002年
7 ;《生态学——关于变化中的地球》[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方由朝;我市首家生态学校在商州建成[N];商洛日报;2007年
9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新绿色革命应由生态学唱主角[N];北京科技报;2007年
10 陈 曦;以生态学考量质量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2 辛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3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李生才;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5 江佳富;北京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王甲成;政府成长论[D];苏州大学;2006年
7 黄勇;南黄海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海洋线虫分类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娄远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生物学、生态学与复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培玉;渤海湾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生态学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杨勤民;苹果绵蚜生态学、风险分析与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玉飞;生态学视野的环境教育课程[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邓俊超;生态学观照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莉;生态主义的召唤[D];郑州大学;2003年
4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青青;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丽;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整治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丁聪琴;基于生态学思想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8 谭娟;生态学视角下的零售业态变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罗庆;生态学视角下的企业群落成长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王所玲;论生态家具设计[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748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4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