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朴景利的人生及创作之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丁玲 + 朴景利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中韩两国,共处东亚文化圈,在现代文学史上,韩中两国各出现了一位命运曲折却在本国文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女作家,她们是中国的丁玲和韩国的朴景利。两位作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真实感,到现在也依然产生着社会影响。两位作家虽国别不同,但人生经历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对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中,更能真实更深刻地认识她们和理解她们的作品。
[Abstract]:China and South Korea coexist in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irc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China and Korea each have a woman writer whose fate is twists and turns but leaves a heavy stroke in the history of their own literature. They are Ding Ling of China and Park Jingli of South Korea.The works of the two writer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nd reality, and still have a social impact.Although the two writer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ir life experi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reations, they can really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m and understand their work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拥军;;《南行记》与《少年漂泊者》之比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良沛;徘徊在神鬼之间[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04期
3 秦弓;丁玲前期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3期
4 圣童;;也说丁玲与波伏瓦[J];文学自由谈;2007年04期
5 刘献君;;《文学与人生》序[J];武陵学刊;2010年02期
6 陈石林;赵向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读蒋孔阳的《文艺与人生》[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7 ;应把“考艺热”变为“学艺热”[J];小作家选刊;2007年05期
8 夏艳;;丁玲与姜敬爱小说的主题意识比较[J];作家;2009年06期
9 赵星;;简·奥斯丁与丁玲作品中的反叛女性形象比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10 朱光潜;;名家论艺[J];广东艺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慧;人生如梦或梦如人生[N];云南日报;2000年
2 胡山林;“人生”应当成为文艺 研究的独立视角之一[N];文艺报;2001年
3 冯毓云;理论上的误导将创作引向何方[N];文艺报;2001年
4 记者 李勇 李梁 刘喜梅;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张道兴;生活与创作[N];解放军报;2002年
6 王建柱;作者首先是读者[N];中国审计报;2000年
7 雷达;思潮与文体[N];文学报;2001年
8 满兴远;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诗学[N];文艺报;2002年
9 封秋昌;批评的超越性[N];河北日报;2001年
10 记者 杨少波;加强文艺评论 繁荣文艺创作[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丹阳;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本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栾芳;论审美物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伊丽;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丁娜;由“Shadow”课题联系当前公共艺术的创作所想到的若干问题[D];天津美术学院;2008年
4 关鹏;丁玲与朴花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赵星;丁玲早期作品与简·奥斯丁作品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陈志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女性意识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1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