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积累说”到“积淀说”——李泽厚对黄药眠文艺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5 00:14

  本文选题:黄药眠 + 李泽厚 ; 参考:《文学评论》2013年06期


【摘要】:李泽厚的"积淀说"先后经历了"积累——沉淀——积淀"这一漫长的理论求索历程才最终面世,而其"积累"的思想资源就直接发源于"美学大讨论"时期黄药眠所提出的"积累说"。黄药眠的"积累说"同样是受列宁"逻辑的格"这一思想的启发而渐趋形成,并经历了"积蓄——沉淀——积累"这一长久的理论运思才于"美学大讨论"中成熟。正是"积累"这一理论命题,桥接起了黄药眠受前苏联理论思想影响于三十年代起开始反复思考并于"美学大讨论"中酝酿成熟的"积累说"和李泽厚在美学论争中加以继承并最终于七十年代末正式提出的"积淀说"。从"积累说"到"积淀说",两者不但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一脉相承,而且在理论实质上也内在契合,体现着当代美学的进步与发展。
[Abstract]:Li Zehou's "accumulation theory" has gone through the long process of "accumulation-sedimentation-accumulation" before it finally came into being.And its ideological resources of "accumulation" originated directly from the "accumulation theory" put forward by Huang Yaomian during the period of "Aesthetic Great discussion".Huang Yaomian's "accumulation theory" was also inspired by Lenin's "logical case" and gradually formed, and experienced the long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savings-sedimentation-accumulation", which matured in the Great discussion of Aesthetics.It is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of "accumulation",The bridge connects Huang Yaomian's accumulation theory,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s theory and thought since the 1930s and matured in the Great Aesthetic discussion, and then inherited from the aesthetic debate between Huang Yaomian and Li Zehou and ended in 70 years.The theory of accumulation was formally put forward at the end of the dynasties.From "accumulation theory" to "accumulation theory", they are not only inherited in the Chinese academic context, but also agree with each other in theory, which reflect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药眠;美是审美评价:不得不说的话[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2 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01期

3 李泽厚;;审美意识与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札记之一)[J];学术研究;1963年06期

4 李圣传;;从“生活实践论”到“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美学中“社会性”与“实践性”的思想来源[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徐克瑜;;《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7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朱志荣;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药眠;美是审美评价:不得不说的话[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荣生;[N];中华读书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大地;孙子威;;黄药眠1957年的美学观——纪念1957年美学大讨论五十周年[J];文艺研究;2007年10期

2 童庆炳;;黄药眠的“生活实践”文艺论[J];东疆学刊;2007年03期

3 沪边;黄药眠先生访问记[J];文艺评论;1986年04期

4 ;挽黄药眠同志[J];群言;1987年11期

5 ;黄药眠同志生平[J];新文学史料;1988年01期

6 夏之放;;诗人黄药眠[J];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7 钟敬文;;怀念黄药眠同志[J];群言;1993年07期

8 臧克家;;纪念黄药眠老友[J];群言;1993年07期

9 黄大地;黄药眠创造社时期的诗歌创作——纪念黄药眠诞辰100周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珂;代绪宇;;黄药眠是被遮蔽的优秀诗人[J];南都学坛;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周玉宁;北师大召开黄药眠文艺思想研讨会[N];文艺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咏芬;黄药眠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景耀;“生之意识”的探寻[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静;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兆坤;黄药眠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1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1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