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高雅艺术软实力的特征和作用浅谈

发布时间:2018-04-15 02:12

  本文选题:高雅 + 艺术 ; 参考:《创作与评论》2013年04期


【摘要】:正高雅艺术意味着艺术活动无论在创作与接受层面,它都必须自觉追求艺术观念、本文和表达形式的全面雅致化。雅致化的追求决定艺术活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审美趣味、人格完善、情操陶冶等要求。当然这一雅致化追求不一定说明高雅艺术完全等同于精英艺术。高雅艺术活动的构成者通常是那些执着于艺术理念的实现和对艺术变革有着深远认识、领会的群体或个人,他们不一定处于社会上层,但是在艺术史上往往提供智慧和技艺支持并推动其发展。因而,高雅艺术从来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或一人一物,它几乎是全面、持久地助益于社会的进步
[Abstract]:Positive art means that artistic activities must consciously pursue artistic concept, this article and the form of expression in both creative and receptive aspects.The pursuit of elegance determines that artistic activitie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esthetic taste, personality perfection, sentiment edification and so on.Of course, this elegant pursuit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elegant art is completely equivalent to elite art.The people who make up the elegant art activities are usually the groups or individuals who cl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rtistic idea and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change, and 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at the upper level of society.But in the history of art, it often provides wisdom and skill support and promotes its development.Therefore, elegant art has never been limited to one place or one person, one thing, it is almost comprehensive, lasting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分类号】:J11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姜玉齐;徐和平;;高校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消极影响与对策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李琪;;当代大学生亚文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5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葛桂录;;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李效东;;软实力与硬道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严明,孟维杰;跨文化研究:心理学发展新契机[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9 郑显文;;中华法系与古代罗马法之“暗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刘二伟;马仁峰;张玄超;;美国的崛起与软实力——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魏超;;中国军队的软实力与战略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熊富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三大宏观视角[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沛;;中欧文化交汇和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5 谷琳;霍滨;;浅议导入软权力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必要性[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屈彩云;;日本环境ODA的战略发展探析[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4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7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8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强;从国外司法实践看我国电视节目模板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美娟;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家灿;广州公安警务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段秀岩;商业空间中的休闲性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752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2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