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意象与对话——表现艺术治疗中的媒介转换与心灵表达

发布时间:2018-04-15 18:37

  本文选题:意象 + 意象对话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意象(image),是认知主体在接触了客观事物之后,根据表象信息所传递的内容,在思维空间形成经过加工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关于"意象"的研究早已在心理学、美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领域有所开展。"意象"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现实互通的桥梁,也是身心治疗实践与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在表现艺术治疗的实操过程(包括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作为表现艺术治疗媒介与催化剂的"意象",对各种艺术因子和元素在治疗中的糅合、凝聚与转换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互动与融合作用。文章梳理了"意象"及传统意象对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致力于探讨表现艺术治疗过程中的"意象"在多种艺术形式的创造性连结中如何对人的心理层面进行干预,进一步影响其个性塑造与人格形成。
[Abstract]:Image image is the image of the cognitive object which is formed in the thought spac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transmitted by the representation information after the cognitive subject has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objective thing.The study of imager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psychology, aesthetics, philosophy, cognitive science and so on.Image "is the bridge between human's inner world and objective reality, and also the core problem in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body and mind therapy."In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performing art therapy (including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as the medium and catalyst of artistic therapy, the "image" mixes various artistic factors and elements in the treatment.Cohe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lay a key role in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This paper comb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mage" and traditional image dialogue technology, and devotes itself to discussing how "image" in the process of art treatment can interfer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of human being in the creative connection of various artistic forms.Further affect its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personality formati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指导组;
【分类号】:J0-05;R45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亚利;社科学报编辑心理压力解析[J];编辑之友;2003年01期

2 马海生;论社会音乐商品[J];商业研究;2000年07期

3 李国宏,尹德谟;论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认知-知识语言双元结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焦明甲;论"原型批评"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理论局限[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王志毅,周丽;理论与实践——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吴兰香;罪恶感和孤独感:玛丽·蒂龙吸毒的心理层面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吕凯;浅论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于翠兰,李旺华;从2003年全国女子散打冠军赛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焦虑水平现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志超;心境—记忆从属状态和心理治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陈少华;写作之途的变迁──作家余华精神现象试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箴;;虚拟人社会性非言语情绪交互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关成雪;张春晖;王妍;;我国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性格特征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隽;云杉属木材构造特征与振动特性参数关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海波;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冰;荣格原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冯雷;论钢琴组曲《庙会》[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丽敏;从兽性到阴影——对《蝇王》的原型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益顺;早期孙中山的个性心理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杰;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情感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明彦;生命末日的言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朝晖;虚拟教育环境中的合成人物及其情绪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55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5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