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何以成为“文本的政治学”
本文选题:文化批评 + 文本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文化批评何以成为"文本的政治学"?在"文本"层面,"建构论"语言观构成了文化批评的哲学基础;在"政治"层面,"新社会运动"所带来的"后现代政治"转向影响了文化批评的政治学旨趣。这两条线索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处交汇,"文本"都是话语的建构物,背后又暗藏着"权力"或"政治"的操控,文本建构往往认同于某种政治或价值立场。所以,文化批评的文本解读必然带有解构性、颠覆性和政治性。
[Abstract]:Why is Cultural criticism "the Politics of text"?At the "text" level, the "constructivism" language view form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cultural criticism, and at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post-modern politics" brought by the "New Social Movement" influences the political purport of cultural criticism.These two clues are intertwined in Foucault's "Discussion-Power" theory. "text" is both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power" or "politics" is hidden behind it. Text construction often agrees with certain political or value standpoint.Therefore, the text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criticism must be deconstructed, subversive and political.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松;卓霞;;文化批评入门之书:评《文化批评关键词读本》[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牛寒婷;;重返文学批评的场域[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3 黄卓越;;文化批评转轨的语域及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1年06期
4 吕云;;整体性视角下的文化观——论诺思洛普·弗莱文化批评[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5 ;艺术文摘[J];中国美术馆;2011年06期
6 黄会林;;文艺评论的三个关键词[J];创作评谭;2011年05期
7 ;艺术文摘[J];中国美术馆;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韩晗;;文化批评、媒介传播与读图时代的审美症候[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平垣;;建构设计批评学的文化思考[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中起;;批评需要文化想象——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现代性建设的一点思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玮;文化成长需要“文化批评”[N];解放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舫;“文化批评,我拿什么拯救你”[N];人民日报;2011年
3 杨剑龙;审视文学的文化批评[N];文汇报;2003年
4 韩强;文化批评的基本方法[N];南方日报;2004年
5 陈源;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金元浦;文化批评 回应变革时代的召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陈源;文学的文化批评与中国语境[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吴炫;当前文化批评的五大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丁莉丽;娱乐化时代的批评困境[N];文艺报;2007年
10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对策[N];人民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3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晓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简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进芳;神话与原型[D];西北大学;2004年
3 王平福;从细节进入文学文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希珍;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理论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响;传统媒材介入当代艺术作品及其意义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曲海峰;后殖民研究视野中的文学批评[D];吉林大学;2006年
8 雷洪梅;媚俗:大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考察[D];西南大学;2008年
9 仲华;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任春梅;论詹姆逊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马克思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5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