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格虫追爱历险记》翻译实践报告
本文选题:实践报告 +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 ; 参考:《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无疑增加了通俗小说的翻译难度。因此,利用有关翻译理论提高通俗小说的翻译质量,已成为一项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弗兰克·鲍姆所著的《沃格虫追爱历险记》为实践内容,以纽马克倡导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论述该小说翻译中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 本报告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原文本、委托方要求和目标读者;第二章简述译前准备、翻译过程、译文校对及出版方反馈;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介绍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与观点,以及该理论在小说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第四章为实例分析,阐述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翻译专有名词、长难句、修辞格与非英语语言等语言现象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本实践报告进行概括总结,并归纳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对小说翻译的指导作用。 希望本实践报告对通俗小说的英汉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Abstract]: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undoubtedly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ranslation of popular novels.Therefore,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opular novels by us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has become a topic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study.Based on Frank Baum's "the Adventures of Warburg" and Newmark's theory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ovel.The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original text, client requirements and target readers; chapter two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translation process, 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and publisher feedback; chapter three i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theories and viewpoints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novel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illustrates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and long difficult senten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report and summarizes the guiding role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in novel translation.I hope this practical report will enlighten and help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novels.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劲帆;;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看化妆品名称的翻译[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5期
2 王佳坤;;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英译李白《静夜思》中的应用[J];华章;2010年36期
3 陈玉萍;商贸信函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4 方莎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结合——商标翻译中的汉字与英文字母[J];台声.新视角;2005年07期
5 王华玲;;浅析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王政;;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关照下的译文评析——简评《红楼梦》中“元春省亲”两种译文[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李红艳;;语义翻译与功能翻译的比较及其在商标翻译中的结合[J];考试周刊;2007年10期
8 徐波;;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初探[J];文教资料;2008年14期
9 王钊;;英语委婉语翻译新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5期
10 杨瑾;;浅谈广告翻译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娜;;交际与语义翻译比其他翻译两分法的优势[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琳;;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在汉语新闻标题英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旭;;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英;;翻译策略透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佘晨光;;英汉隐喻喻体共性和个性比较与隐喻翻译——从Newmark的理论说开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丽君;;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汉英外事翻译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冯巧妮;;广告翻译中语用等效问题的探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雅婷;;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等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冉思诗;;从旅游翻译看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福建旅游业发展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焕英;歌词翻译咋成了注解?[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慧;以纽马克语义翻译理论评“字对字”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大友;交际与语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贾尔斯的《孙子兵法》英译本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孙小灵;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唐瑞雯;试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魏晶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月;莎士比亚两译本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鹏举;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视角下记者招待会中中国文化因素的口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慧娟;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看《论语》的英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丁媛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翻译技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诗亮;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看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6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