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诗书画同核”与“志在笔墨”——启功先生《谈诗书画的关系》读后

发布时间:2018-04-16 08:08

  本文选题:诗书画同核 + 志在笔墨 ; 参考:《艺术评论》2013年02期


【摘要】:正一在启功先生(1912-2005)一生著述中,像《谈诗书画的关系》这样纯理论性的文章[1],并不多见。初读这篇文章,始而为启功先生通达的思维所信服,明白虽然诗是诗、书是书、画是画,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核",即"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上由于共同工具、共同思想、共同方法、共同传统所合成的那种‘信号’"(页231-232)。因此,诗书画的关系,就像一根瓜藤上长出的三个瓜,或一位母亲生下的三个娃。
[Abstract]:In Qi Gong's 1912-2005 works, there are few purely theoretical articles such a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ms, Books and paintings" [1].The first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was convinced by the understanding of Mr. Qi Gong that although poetry is a poem, a book is a book, and a painting is a painting, they have a common "core", that is, "a nation's culture and art have the same ideas because of common tools."The common method, the kind of 'signal' that a common tradition combines "(pp. 231-232)."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like three melons grown on a melon vine, or three babies born by a mothe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铭玉,宋尧;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蒋寅;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袁晓薇;从“柳七风味”到“自是一家”──论柳永、苏轼词消息相通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丽丽;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邓小南;“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周先慎;论苏轼的人格魅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郑园;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孙红;林希逸以儒解庄及其原因[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红英;;浅析新时期下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范玉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涉法文学的现时代意义[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桂妹;;诗与画的超越与界限——对闻一多《秋色》的另一种解读[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3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4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杜成会;理解报纸大众化——关于我国20余年报业改革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克平;文本的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卢政;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杨高平;板块与反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磊;文化学方法论与新文学流派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赫萱;从绝句看中国艺术的思维方式[D];四川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向容宪;符号学与语言学和逻辑学[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高乐田;《说文解字》中的符号学思想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王铭玉;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4 陈治安,文旭;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蒋寅;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6 李延福;符号分类概观与人类语言特征──兼谈语言个体发生对语言学习优生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1994年Z1期

7 李计珍;“风格即人”与“文如其人”辨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8 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J];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9 王东成;“文如其人”与“潘岳现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1758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58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