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趣味”论及其艺术审美
本文选题:梁启超 + 趣味 ; 参考:《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趣味"是梁启超用以界定艺术审美特性及其功能价值的范畴。梁启超指出,艺术是一种基于"情"与"美"的独特的自主性审美活动,它以情感性打动人心,以审美性愉悦人心,从而有益于人生,并与社会发生微妙联系。通过"趣味"范畴,达成艺术本质论与艺术价值论的合一,并在"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之间求得了统一。
[Abstract]:Taste is the category used by Liang Qichao to defin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 and its functional value. Liang Qichao pointed out that art is a kind of unique independent aesthetic activity based on "emotion" and "beauty". Through the category of "interest", the unity of the theory of artistic essence and the theory of artistic value is achieved, and the unity between "art for life" and "art for art" is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碧辉;;“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2 连燕堂;梁启超提倡比较文学研究[J];文史杂志;1994年02期
3 吕宏波;;“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杨晓明;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3期
5 杨雄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6 郭振文;;艺术与趣味——以艳俗艺术为例兼议当代艺术倾向[J];艺术.生活;2011年04期
7 肖凌猛;;丁尼生和梁启超的生死观比较[J];山花;2010年24期
8 许俊莹;;梁启超“趣味说”与“内圣外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金雅;;论梁启超的崇高美理念[J];浙江学刊;2006年03期
10 刘智敏;李明光;;梁启超“趣味说”的心理阐释[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祁志祥;;梁启超美学:审美至上的“趣味主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胡经之;;梁启超的美学贡献[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钱中文;;序二[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腾守尧;;序一[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赵晓光;;文化多元化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毅青;;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 钱中文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聂振斌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主任 金雅;梁启超美学:“艺术化趣味化”[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施战军;思想和趣味[N];北京日报;2002年
3 记者 曹俊杰;艺术&时尚:共同改变这个世界平庸的趣味[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吴泽泉;从“天下”到“全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李长安;近现代名人书画稳定升值的新热门[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7 仲言;为谁而写作[N];人民日报;2001年
8 张志忠;文学要有所承担[N];人民日报;2003年
9 程玉梅;文学研究中的青年学者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荣轩;北京荣宝佳作迎春[N];中国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5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红霞;趣味与身份认同[D];新疆大学;2011年
2 窦倩;资产阶级与趣味的问题[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李双娟;论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清末民初小说翻译[D];河南大学;2008年
4 王芳琳;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文学选材得影响(1898-1937)[D];重庆大学;2007年
5 何春燕;从操纵论的角度看林纾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英丹;中韩启蒙小说中的女权意识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黄贵;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文学翻译中意识形态话语[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张国庆;论文学趣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9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