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放浪形骸之外”:艺术创作的极致状态——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和表达

发布时间:2018-05-15 23:14

  本文选题:“放浪形骸之外” + 王羲之 ; 参考:《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这种普世价值的显现,不仅是当下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点,体现了学术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中国文化贡献于人类、与世界分享自己艺术情怀的一种表达。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 is the historic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rt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 gem in the heritage of human culture and art and has a universal aesthetic value. This universal valu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n fact, this universal value appears. It is not only the new view of the pres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but also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academic space. It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contributing to human beings and sharing their artistic feelings with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竞明;晋墨留香——访王羲之故居和兰亭[J];炎黄春秋;2003年12期

2 王汝涛;王羲之亲属有关问题的考证[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霍海良;琐细趣事凸现性情——读《晋书.王羲之爱鹅》有感[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曾国武;散谈王羲之和《丧乱帖》[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5 崔延和;魏晋韵度与二王书法[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6年01期

6 牛致功;唐太宗心目中的王羲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牛克诚;王玉池先生的书论研究[J];美术观察;2000年11期

8 阮忠勇;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闵爽;《兰亭集序》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6期

10 王夕闻;王羲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比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帆;;艺术创作要认真和严谨[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2 吕承;;废弃纸材在艺术创作中的潜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王玉翠;;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谈少儿舞蹈创作体会[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寒;;物境·情境·意境 论“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于洋;;重视表演艺术创作的学术研究[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6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粟丹倪;;先予尊重而后的再造——浅议数字时代的纯艺术与数字化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郦帅;;A New Term in Communication——A Survey of the Chinese Polite Phrase‘bu hao yi si’(不好意思)[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马识途;;跨文化语境耦合的相干态模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武明中;;告别“油画民族化”大演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李妍;永远的王羲之[N];中国艺术报;2003年

2 陆军;临沂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N];人民日报;2003年

3 张珏娟 邱雅欣;发现王羲之妙笔书四川[N];四川日报;2004年

4 ;纪念王羲之诞辰一千七百周年活动举行[N];人民日报;2003年

5 张天弓;王羲之成名在武昌[N];湖北日报;2005年

6 张贵;《王羲之观鹅图》的前世今生[N];吉林日报;2005年

7 李松;王羲之《十七帖》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李松;王羲之《十七帖》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学习书圣王羲之 开创一代新书风[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张志和;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上)[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波;宋元明时期的“崇王(羲之)”观念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王力春;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考辨[D];吉林大学;2009年

6 罗永生;走向“正规”[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8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9 顾黎明;线论[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玉;巫文化艺术的美学内涵[D];重庆大学;2007年

2 白鹤;光环境的艺术性与功能性[D];天津大学;2007年

3 齐爱民;论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甜甜;幻化的现实——艺术创作的心灵化探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锋旗;关羽形象:从历史到艺术演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朱科苗;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建设刍议[D];厦门大学;2007年

7 闫晓琼;从雕塑作品中的“质”说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方伟;《红楼梦》的诗性叙述[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韩熙;穿透的力量——论窑制玻璃艺术创作中的空间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张勇;要技术还是要艺术?[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4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94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