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小说翻译
本文选题:小说翻译 + 晚清时期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翻译原则。从晚清译者文学翻译的具体实例中可见,晚清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主要受小说翻译的工具主义本质、封建礼教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中心观等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主要是小说翻译)的目的不是对文学本身的学习与借鉴,而是译者结合时政用来表达个人见解、宣扬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工具。翻译时译者大都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大量使用删减、增补和改写的方法,用以满足国内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以迎合本土文化的主流价值标准。在翻译活动中社会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译作显现出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literary translation did not deviate from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Chinese style and Western use". From the concrete exam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instrumentalist nature of the translation of novel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feudal ethics and the view of literary centrality. The purpos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mainly fiction translation) is not to learn from the literature itself, but to use it as a tool to express personal opinions and to promote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values. In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mostly adopts the strategy of domestication, and makes extensive use of the methods of deletion, supplement and rewriting to meet the aesthetic needs and reading habits of domestic readers and to meet the mainstream value standards of local culture. Social factor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基金】: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文学翻译研究”(JB12555S)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荣刚;;梁启超对“小说支配人道”的佛学阐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谢昭新;;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谢昭新;;20世纪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廖涛;;翻译规范论视角的晚清侦探小说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志光;;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分析[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开发;;新民之道——梁启超的文学功用观及其对“五四”文学观念的影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滕学梅;中国近代翻译语体嬗变初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开瑞;;从吴宓的翻译活动看小说翻译中叙述文体的变化[J];中国翻译;2007年01期
2 张志伟;李文春;;意识形态操控与翻译——以林纾的小说翻译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裘禾敏;;晚清翻译小说的误读、误译与创造性误译考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赵红;;论辨识话语主体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汉译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周霞;;试析目的论在小说翻译中的适用性——以《骆驼祥子》两英译本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刘静;小说翻译的文体意义透视[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焦福民;;近代早期文学翻译探胜——以包天笑为例[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赵速梅;夏萍;;从叙事理论看小说《夜色温柔》的翻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佘协斌;法国小说翻译在中国[J];中国翻译;1996年01期
10 汪桂芬;谈小说翻译者关注叙述视角的必要性——兼评海明威的叙述艺术及翻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业升;;论小说翻译中的隐喻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译的认同错位与文化调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贾林男;“前门23号”:分享艺术的精神和勇气[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s鷜N;小说翻译者的职责[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y,
本文编号:1902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0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