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隐性连贯的处理

发布时间:2018-05-18 19:01

  本文选题:隐性连贯 + 关联理论 ; 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由于广受喜爱,越来越多的优秀诗篇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但多数译文为了追求韵律和音节之美,而忽视的意义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在理解原文内容、品评原文意蕴时出现了障碍。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隐性连贯的翻译是影响整篇翻译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求处理翻译诗歌中隐性连贯的较好途径。 隐性连贯提出的背景建立在人们对韩礼德衔接理论产生的质疑上。它是相对显性连贯提出来的,是一种靠言外因素支持话语统一性的语义关系。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分级别的;第二、它是隐含的;第三、它是靠推理建立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隐性连贯的翻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为框架的分析证明翻译过程应该由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这一理论对处理诗歌的艺术概念和隐含意义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原因导致了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大量的隐性连贯现象。本文选择了五十首唐诗,首先分别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古诗中存在的隐性连贯。我们发现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及文化元素综合起来,形成了隐性连贯,并造成理解上的难点。在接下来的一章中,本文对比了37首唐诗的英文译文,提出了古典诗歌英译过程中,解决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隐性连贯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依据关联理论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对于语言层面的隐性连贯,可采用的方法有使用直接引语、时态转换、添加人称代词和使用关系从句。对于文化因素引起的隐性连贯,本文给出的方法为直译、意译、替换和省略。
[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s one of mankind ' s most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 As a result of its popularity , more and more excellent poem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various languages . However , in order to pursue the beauty of rhythm and syllable , there is an obstacle .


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Theory and Relevance Translation ,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poems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海燕;;《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以关联理论为视角[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2 郝雯婧;;关联理论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3 刘志阳;;以关联理论的视角看幽默话语的产生机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康捷;;简析关联理论与科技英语翻译的三个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杨司桂;;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的可译性[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郑佳;王改津;张玉;;从关联理论看廖美珍译作《在亚当之前》中隐喻的翻译[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7 杨燕;;在认知语境下赏析风骚各领的中英幽默言语[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8 谭文慧;;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仿拟的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邹欣;;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温总理答记者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解静莉;张家慧;;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雨;;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影视字幕汉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闻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文辉;;隐喻的关联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曦;;寻求听力理解中的最佳相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靳宁;贾德江;;再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杨子;言语交际的关联优选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春;在线新闻的关联翻译[D];重庆大学;2003年

2 姜学龙;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媛媛;从关联理论看广告及其翻译[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林复;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语言阐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薄振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5年

6 于雪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隐性连贯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邵琳娜;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翻译的关联理论的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8 董文铮;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误解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翟蓓蕾;从关联理论看科普英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衣志梅;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国际广告的翻译—英译汉举要[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6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06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