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与批评实践
本文选题:詹姆逊 + 文学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研究学者,美国文学理论家。詹姆逊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性影响。但从叙事理论的角度对詹姆逊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詹姆逊的叙事理论是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建立与批评实践首先是从叙事文本开始的,叙事问题与这个体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詹姆逊的研究脉络与理论体系。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导论。介绍叙事理论的发展演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国内的研究。在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本文将研究重点设定在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的阐释、理论渊源、批评实践、特点等方面。 二、对詹姆逊文学叙事理论的具体阐释。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中提出了全新的叙事概念,称叙事是“一种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将对叙事的研究引向了社会、文化层面。詹姆逊指出,观点对于叙事作品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比观点更为重要的是转调、半音过渡,电影的淡出或蒙太奇等发明。对具体的叙事作品,詹姆逊提出了三个解释视域:狭义的政治或历史的视域、社会的视域、最宽泛意义上的历史视域。在叙事阐释中,詹姆逊坚持了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双重视角。 三、詹姆逊文学叙事理论的渊源。主要探讨拉康的“真实界”和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阿尔都塞的历史作为缺场的原因、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等对詹姆逊文学叙事理论的影响。 四、詹姆逊文学叙事理论的批评实践。詹姆逊对巴尔扎克、吉辛、康拉德等小说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对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欲望”问题,吉辛小说中的意识形态素“愤懑”,康拉德小说中的传奇和物化作了叙事阐释。 五、詹姆逊文学叙事理论的特点。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理论的杂糅性和从文学到文化的开放性。这一部分对这三个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 六、詹姆逊文学叙事理论的不足及启示。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由于过于关
[Abstract]:Frederick Jameson is a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Marxism, a famous postmodernist scholar and American literary theorist. Jameson's research involves many fields and has a wide and profound worldwide influence. However, the study of Jame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theory is still relatively few,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Jameson's narrative theory is an organic part of his Marxist hermeneutics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and critical practice of this system begins with the narrative text, and the narrative probl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system. It is helpful to grasp Jameson's research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it from six aspects: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theoretical origin, criticism and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Second, the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Jameson puts forward a new narrative concept in political unconscious, calling narrative a "symbolic act of society", which leads the study of narration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level. Jameson points out that opinion does no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narrative works,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ideas are inventions such as tone conversion, semitone transition, film fading or montage. To the specific narrative works Jameson puts forward three interpretation horizons: narrow political or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perspective and the broadest sense of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narrative interpretation, Jameson adheres to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and utopia. Third, the origin of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akon's "reality" and unconsciousness and language, the history of Althusser as the cause of lack of field, and the influence of Levi Strauss's "wild thinking" on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Fourth, the critical practice of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Jameson analyzes the works of novelists such as Balzac, Gisin and Conrad. To the question of "desire" in Balzac's novels, the "resentment" of ideology in Gisin's novels, and the legend and materialization of Conrad's novels, the narrative explanation is given. Fif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Jameson's theory of literary narration has a distinct political character, a mixture of theory and openness from literature to culture. This part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characteristics. Sixth, the deficiency and enlightenment of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Jameson's literary narrative theory is too clos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45;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文学的态度[J];全国新书目;2011年08期
2 ;深切悼念孙钿先生[J];文学港;2011年04期
3 ;拇指文学[J];意林;2011年15期
4 姚宝香;;考述孔子对战国时期文学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5 蒋述卓;;文学是个慢活儿[J];作品;2011年07期
6 范庆超;;骆宾基小说四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2010年《福建文学》作品转载及入选情况[J];福建文学;2011年09期
8 天山雪;;文学·章鱼及其他[J];广西文学;2011年08期
9 张敏;;浪漫主义音乐的二元性——谈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10 宋长州;;吃水不忘挖井人——记人民的好代表、未央区草滩街道办景家堡村主任王文学[J];法治与社会;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唐建清;;冷战后时期的文学与“文明的冲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向成国;;文学的当下困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明堂;;瞿秋白的文学视角与文艺观[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6 吕力平;;文学与美术创作思维共同性的探讨——关于文学是想像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辨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吕斌;;“大眼”苍蝇所看到的——试析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苍蝇》[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陈锡良;;徐霞客岂容诽谤——评狭邪诲淫的伪文学《口干舌燥》[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姚乃文;;在燃烧的土地上崛起的文学[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兆燕;文学的繁荣与贫困[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闯进市场的门不进文学的城[N];中国民航报;2005年
3 金炳华;注入青春文学的清新气息[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蔺玉红;短信文学热起来[N];光明日报;2005年
5 李少君;闪光碎片般的美丽[N];海南日报;2005年
6 王强;文学新花样的背后[N];江淮时报;2005年
7 苏童;一生的文学珍藏[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刘瑞华;财富的文学:一种文化经济学的见解[N];南方周末;2005年
9 艾斐;文学:从时尚走向时代[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江岳;文学的故乡[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2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裴登峰;战国七十年文学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盛勇;宿命的召唤[D];复旦大学;2004年
7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解文超;先秦兵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论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与批评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金山;萨特的“文学介入说”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t,
本文编号:1911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1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