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与艺术表现
本文选题:表面肌理 + 艺术表现 ; 参考:《美术观察》2012年03期
【摘要】:正肌理是指物体的组织呈现出的表面特征。材料不同,其表面组织的排列、构造就各不相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并引起人的心理反应。物体除了自身结构外,通过表面肌理来展示某些特征,我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总会感受到肌理的存在。在艺术创作中肌理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对设计的形式因素而言,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以表面肌理体现作品的工艺手法。
[Abstract]:Positive texture refers to the surface features of the tissue of an object. The arrange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will produce different visual effects and cau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In addition to its own structure, objects display som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urface texture, we always feel the existence of texture in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Texture is one of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in art creation. In terms of formal factors of design, when texture and texture are related, it is felt as a form of material exp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surface texture is used to reflect the workmanship of the work.
【作者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晓敏,张信国;现代主义文学审美思维与艺术表现探微[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霞;;谈主体心迹的表现艺术[J];前沿;2009年05期
3 吴云平;;“画与诗之统一与非同一”小析[J];文学教育(上);2010年01期
4 王洪艳;;浅谈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5 姚波;;看得真与真的看——试论“可见性”的内涵及其层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雨平;论艺术的真实[J];装饰;2005年11期
7 王燕;;艺与道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4期
8 郭祯祥;;卓越艺术 杰出学校[J];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9 刘鑫;;审美世界的艺术表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小康;;心迹·行迹·画迹——艺术创作思想断想[J];文艺争鸣;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长义;;创作过程中情与理的辩证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2 戴恩允;;谈谈“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美学原则[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3 王传杰;;中外色彩表意之差异[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于昆;;当代艺术的“越界”[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光召;;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歆;谈虚论实[N];山西日报;2000年
2 徐俊西;先进文化的艺术体现[N];文艺报;2001年
3 邢贲思;艺术中的“虚”与“实”[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吴伟忠;藏市“黑马”月份牌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向坤茂;文艺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文艺报;2007年
6 史晶楠;裸体行为艺术还能裸下去吗[N];中国商报;2007年
7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田沁鑫;可以沟通不要追随[N];人民日报;2008年
8 刘天舒;“行为”不能少了艺术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记者 王凯;老品牌 创新意[N];美术报;2006年
10 嘎娃;北航艺术馆首届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开幕[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恺;论作为现代艺术表现的反讽[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施琳琳;艺术化的植物生命[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赵文;“和”:艺术通向现实的可能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拓;光影的痕迹:一种新的公共艺术表现媒介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项毅;论二十世纪西方写实主义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德乐;论《热路》和《阿Q》的思想价值与艺术表现之比较[D];西藏大学;2010年
9 郑湛;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流媒体艺术表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2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