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被当代”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05-25 15:21

  本文选题:文化符号 + 中国当代艺术 ; 参考:《美术观察》2012年11期


【摘要】:正中国传统符号是指承载着中华文化文脉的形象符号,具有一致认可的形象特征和固定含义,其背后蕴藏和印证着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演变。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大量具有中国符号的艺术品在国际艺术界受到追捧。大量艺术家在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大打中国牌,将传统民族符号生硬地与自身创作联系到一起。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包含中国符号的艺术作品,从历史符号的长城、故宫再到政治符号的天安门、五角星,以及王广义极具政治意涵的"大批判"、徐冰借用长城作为创作符号的"鬼打墙"等等。而1989年中国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ymbol is the image symbol carry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which has the consistent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fixed meaning, which contains and verifi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behind it. With the rapid rise of China's economy,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f art with Chinese symbols have been sought after in the international art world. A large number of artists, driven by various interest factors, play the Chinese card and connect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ymbols with their own creation. Looking b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f art containing Chinese symbols have emerged, from the Great Wall and The Imperial Palace of historical symbols to Tiananmen Gate and pentagram of political symbols, And Wang Guangyi's political criticism, Xu Bing's use of the Great Wall as a symbol of the creation of the "Ghost Wall", and so on. China in 1989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河清;;“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笔谈讨论(56)——“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制造的西方艺术(《艺术的阴谋》第八章)[J];美术;2006年01期

2 李峰;;中国当代艺术之收藏——兼及2006春中国油画拍卖回顾[J];东方艺术;2006年13期

3 陈荣义;;转身看见美丽——盘点2006中国当代艺术[J];艺术评论;2006年12期

4 张哲;苏海平;;当代艺术收藏 昂贵的热情[J];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03期

5 潘欣信;;潮流至上 中国当代艺术何以春风得意[J];大美术;2007年05期

6 王葳;;亚洲当代艺术新视点——写在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后[J];东方艺术;2007年19期

7 周文翰;Lois Greenfield;;当“新潮”成为“经典” 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J];明日风尚(生活态度);2007年12期

8 ;“艺术慈善中国·2008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回展”拉开序幕[J];艺术与投资;2008年08期

9 王威;;“剽窃”——现代艺术中文化现象之浅析[J];作家;2008年16期

10 周功华;;走出文化表征 走向文化表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质疑[J];东方艺术;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黄雪桂;;试论文化符号的可译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词语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吴晓;;旅游景观展演与民间艺术的消费叙事——湘西德夯个案的文化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俊明;;芒市黄龙玉雕文化符号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创新[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建平;当代艺术是否“昙花一现”?[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邱家和;两大巨头共同发力中国当代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陈念;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N];中国商报;2006年

5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学东;中国当代艺术接近完整“拍卖链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高鸿;走在锋刃上的中国当代艺术[N];美术报;2008年

7 Mont Sant Micheal;中国当代艺术奖:老瓶装新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夏彦国;印尼华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热情不减[N];北京商报;2009年

9 文化部副部长 王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当代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万春;“共同渡过·中国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陈昊;从艺术材料的演变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曾彦斌;回到本地[D];中山大学;2004年

8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9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张婧;重塑文化立场[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93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3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