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浪漫型生产方式的建构与当代审美趣味的重塑
本文选题:精神生产方式 + 电子媒介 ; 参考:《创作与评论》2012年01期
【摘要】:正一艺术生产是人类精神生产方式之一。当电子媒介成为主要的艺术生产媒介时,电子媒介不但改变了人类感知与表征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人对世界的体验,构合了这一时代的艺术生产方式。拉潘姆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对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感知
[Abstract]:Art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modes of production of human spirit. When electronic media became the main medium of art production, electronic media not only changed the way of human perce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world, but also changed the human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and formed the artistic production mode of this era. Rapham's perception of Printing and Electronic Culture based on McLuhan's Media Theory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中文系;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电子媒介与现代审美关系”(项目编号:07C7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翔;;媒介是什么[J];文艺评论;2008年01期
2 方亭;;文学发展之新契机——论电子媒介对文学活动之影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燕;;后现代宗教认同的“衰微”与“蜕变”:媒介技术层面的质疑与反思[J];新闻大学;2009年03期
4 向华江;陶水平;;文艺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试论新世纪文艺美学研究的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法;;中国文学在电子媒介主潮中已成的新貌和可能的特色[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谭旭东;;电子媒介时代文艺价值的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7年06期
7 谭旭东;;语境、文化实践与问题缘起——电子媒介对童年及儿童文学的影响之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孙吉民;孟庆会;;也谈“文学的终结”——兼与不同论者商榷[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余岱宗;;文学的“脚本化”与“少数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10 谭旭东;;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尚湖;付金钟;贾玺;康长瑞;赵艳红;;新型影像防褪色剂研究[A];卤化银影像材料及其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崔从忠;景文盘;;印刷胶片的影像评价[A];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刘旭阳;苑海英;;影像宣传在卫生监督中的作用[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崔现成;郝永;张宝华;付孝根;杨益;;模糊数学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评价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戚晓昆;刘建国;钱海蓉;邱峰;姚生;李长青;;32例病理证实的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临床影像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董为;刘金毅;Marc Jaeger;朱奇志;杜湘珂;;化石头骨虚拟3D图像的复原与矫正[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葵;杨青;;非完全同步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的配合与护理[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金丹元;张书端;;上海怀旧与时尚影像中的文化悖论[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汪小钦;陈芸芝;凌飞龙;;ASTER影像在水环境参数提取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杨紫云;;影像生理教学初探[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树伟;“雕刻时光”的梦想与安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彬;照片收藏市场,距成熟有多远?[N];中国摄影报;2008年
3 记者 刘冬梅 通讯员 李运红 胡颜;花钱更少诊断更准[N];天津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晖;PictBridge快车开始加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石愈;影像手机血洗市场[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李康生 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鏖兵天府》编剧、总导演;用影像的形式叙述历史[N];中国电影报;2009年
7 记者 单文苑;北京将打造宛平影像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段运冬;人格化的塑造路向[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郝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怀旧的影像与乡愁的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古铜·天哲;没有DV的影像日记[N];电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3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5 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6 唐晨光;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D];南开大学;2001年
7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占宏;遥感影像信息量及质量度量模型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刘荃;电视艺术影像思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建军;眼动·视网膜·知觉影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席珍;电子媒介的延伸——民主、空间与生存仪式[D];苏州大学;2004年
2 周姗姗;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岩;电子媒介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旭;电子互动装置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阮青;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D];兰州大学;2006年
6 沈佳敏;空间性视角下看户外电子媒介对都市空间的重构[D];复旦大学;2012年
7 周t
本文编号:1937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3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