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

发布时间:2018-05-26 15:41

  本文选题: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因素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 中国当代艺术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创作的新的观念、样式和方法层出不穷。特别是85新潮之后,中国当代艺术逐步摆脱了模仿甚至照搬西方艺术的模式,创作思想和方法都开始走向成熟和本土化,出现了很多带有鲜明中国符号和本土风格的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中中国因素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和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表现与现状,并且有较为独立的创作指导思想,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起到比较显著的影响,从其成果上来说,这些带有鲜明中国标记的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中国化和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方面所做的可贵的同时也是卓有成效的努力,但是同时其中的一些作品也多少反映出部分艺术家在文化心理上的不自信。
[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new ideas, styles and methods of artistic creation have emerged in endlessly. Especially after the new trend of 85,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gradually got rid of the mode of imitating and even copying western art, and the creative ideas and methods began to mature and localization, and many works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symbols and local style appeared.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factors of these works of art has its backgrou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imes and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reative guiding ideology, and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In terms of their achievements, these contemporary works of art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symbols reflect the valuable and fruitful efforts made by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ists in the local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trend of Chinese art to the world.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works also reflect some artists in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lack of confidenc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朋;;迷途与寻根——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些现状和未来走向[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2 马学东;;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研究[J];荣宝斋;2011年06期

3 翁菱;张黎;;“留注中国当代艺术”——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对话[J];艺术·生活;2006年05期

4 宋琛;;市场引导下当代艺术构成体系[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5 ;沈舟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行列[J];上海建设论苑;1994年04期

6 ;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J];美术文献;2010年03期

7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绘画篇·油画第一卷出版[J];美术文献;2010年06期

8 李旭;超越身份界限的中国当代艺术[J];艺术·生活;2005年01期

9 梁玖;;中国当代艺术的加力诠释——评艺术本土阐释力作《中国当代艺术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端廷;;当代艺术与大众的距离[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交通部:“中国因素”成为世界海运发展新动力[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5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朴;王秀屏;郭燕冰;;全方位解析三起国际电信设备厂商并购案[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温建东;;多边汇率与系统化战略[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8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前言[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技术与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振伟;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2 记者 严长元;墙:对中国当代艺术20年的追问[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记者  王维波;海运价格走低凸显“中国因素”[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CPW记者 谢涛;“中国因素”为Autodesk全球增长做加法[N];电脑商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蔡一迪 李俊;与会专家:“中国因素”影响被过分夸大[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中国当代艺术二○○二》出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黄庭满 林玉;“中国因素”被热炒,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剑武;如何调整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8年

9 张勇;张晓刚——中国当代艺术的“千万宝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孙朝旺;“中国因素”被市场重提[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志永;国际收入不平等下降的中国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tR(Sylvia Y.Yuan);中国之后何处去?[D];复旦大学;2012年

4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周岚;僭越与合谋:798异托邦的空间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黄小广;港美经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冯令刚;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观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付瑞红;美国东亚战略的中国因素(1989-2008)[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歆;80后艺术家作品中的卡通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8 丁玲;“扬州八怪”之怪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庸[D];西南大学;2006年

9 陈君;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937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37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