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文化协商——从《毒蛇圈》看晚清侦探小说翻译
本文选题:《毒蛇圈》 + 侦探小说 ; 参考:《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1期
【摘要】:《毒蛇圈》刊登于《新小说》一卷8至24号(1902-1906),"法国鲍福原注","上海知新室主人"(周桂笙)译,"趼廛主人"(吴趼人)评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于这篇侦探小说的翻译和评点的讨论,分析晚清现代性的引进及其文化协商的问题。在吴趼人和周桂笙对于《毒蛇圈》的翻译和评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侦探小说以翻译西方法律制度等"现代性"面向批判中国传统,另一方面又以中国传统出发,选择、改写西方现代性。在这里,翻译成了文化冲突与协商的场所,也成了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思想生产的线索。
[Abstract]:The Serpent Circle is published in New Fiction, vol. 8 to 24, 1902-1906, original Notes of France's Bao Fu, translated by Zhou Guisheng, owner of Shanghai's New Room, comment on Wu Jian-re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i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ts cultural negotiation by discussing the trans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detective novel. In Wu'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s on Viper Circle, we can see that, on the one hand, detective novels are aimed at criticizing Chinese tradition by translating "modernity" such as the Western legal system,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y choose to proceed from Chinese tradition. Rewriting Western modernity. Here, translation is a place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and a clue to the prod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206.5;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桂琳;稼轩词用典探微[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3 段汶君;;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双导”[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年03期
4 黄家信;壮族的英雄、家族与民族神:以桂西岑大将军庙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洪军;董斯张:《西游补》的作者[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8期
6 杨联芬;从“谴责小说”看文学研究的亟待突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兆勇;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分类及理路——兼论吴敬梓对儒学重建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罗德荣;从传奇到写实——《金瓶梅》小说观念的历史性突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炜炜;海上繁花又是梦——试析虹影新作《上海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彭云;简论梁启超的小说功能观[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柏中;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7 方秀珍;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金进;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明清历史演义与虚构理论[D];新疆大学;2003年
2 张媛婷;从“三言”看冯梦龙思想的复杂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建明;东晋南朝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4 范玉;遥远的回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春明;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6 林超;论郑振铎的文学史观[D];扬州大学;2004年
7 张根云;《庄子》变形艺术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丽;《世说新语》的人物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9 邱立玲;《唐摭言》史料价值探微[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赵双花;论五四前后小说译作对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清;;本土文化干预下的近代侦探小说翻译[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卢思虹;;中国早期侦探小说翻译的叙事策略——以《时务报》中的侦探小说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志清;;近代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代表性译作的分析与评价[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曹艳春;李世新;;同一起点,不同路向:中日侦探小说发展路径比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岳凯华;肖毅;;残雪小说的迷宫意象——兼与博尔赫斯比较[J];理论与创作;2009年05期
6 刘季星;;书名的翻译[J];读书;1982年12期
7 阮长德;;点石成金的小说“尾巴”[J];语文月刊;1997年11期
8 ;李敬泽谈《陈华南笔记本》[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6期
9 何英;;王安忆与阿加莎·克里斯蒂[J];文学自由谈;2008年02期
10 钱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记拉法埃尔·卡尔代蒂于武汉大学的讲话[J];法国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藩;畅销小说为何让评论家伤透脑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颖;清末民初域外侦探小说译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锦艳;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侦探小说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金璐阳;从操控视角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中国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康德美;从多元系统论看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1896-1919)[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黄晓娜;《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与《霍桑探案集》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王月娟;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翻译[D];湖南大学;2011年
7 易蔚;文学语言的语用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郇志飞;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在中国的译介[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海芳;从多元系统理论看西方侦探小说在我国的两次译介高潮及其影响[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10 杜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8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3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