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探索
本文选题:高职 + 艺术院校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3年12期
【摘要】:学业评价是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学业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普通教育的学业评价模式,即单一的考试评价。这不仅不符合艺术教学的特点,有碍于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的实践,通过实施学业报告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表现,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学业评价的新方式,使学业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Abstract]:Acade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chool teaching . At present , the students ' academic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largely follows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mode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 that is , the single test evaluation . This not only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teaching , but also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
【作者单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7;J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母小勇;薛菁;;课程评价: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J];剧作家;2006年01期
2 孟立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20期
3 李征;李东升;;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培养对策的分析[J];大家;2010年11期
4 高慎独;;艺术院校非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音乐探索;2007年S1期
5 公琳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艺术教育指导现场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0期
6 周新友;;艺术院校招生持续高温的深层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7 ;艺考总共“分几步”[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6年12期
8 紫暮;;07艺考“三步走”[J];高校招生;2007年01期
9 陈兵;;从“选秀”看中国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J];电影艺术;2007年05期
10 张生泉;;把“考艺热”变为“学艺热”[J];北方音乐;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学军;;专业艺术教育:坚持走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对专业艺术教育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徐英;;艺术教育“两种人才模式"培养的理论构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周广伟;;谈如何对待艺考热的畸形发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李爱惠;;教学、实习、就业相结合的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吴迪;;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八达岭长城艺术团简介[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2期(弘扬长城文化 致力社会和谐——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专刊”)[C];2010年
7 濮延博;;人生理想和文化品格——现代艺术教育的一个向度[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张燕;;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心峰;;艺术学的“三级跳”与新“节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立芳 周菡;为艺术教育指点迷津[N];音乐周报;2007年
2 修文;八所艺术院校研讨艺术教育发展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郭晓 马继东;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汪建根;突破“千校一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秋焱;艺考游戏规则该变了吗?[N];音乐周报;2010年
6 聂立家;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新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张生泉;把“考艺热”变为“学艺热”[N];文汇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汪建根;艺术院校主动减招为哪般[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艺馨;艺术“精英教育”为何陷入尴尬[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汪建根;艺术院校缘何“逆市”扩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峰;激变与思索—中英当代艺术教育比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牛忠立;我国艺术院校行政文化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纪春;艺术设计教育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陈瑜;中国新媒体艺术刍议[D];厦门大学;2006年
5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的艺术家与民间赞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辰衣;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方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英迪;艺考热的生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菲菲;地方本科院校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沈烈毅;“公共性”·“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刘海英;陕西高等艺术类专业设置改革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0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4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