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后现代艺术衍生及发展的力量支撑——当代媒体
本文选题:后现代艺术 + 西方媒体 ; 参考:《美术》2013年12期
【摘要】:正20世纪60年代,西方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日益繁荣。表现在电视、录像等传播媒介的出现,以及由于摄影技术的提高而带动的复制、印刷类媒体的进步。这对于当时的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艺术这一社会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引发了艺术形式的种种嬗变和更迭。当然,艺术的嬗变和更迭具有更复杂多维的影响因素,但其中媒体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衍生发展、后现代艺术景观的形成起到了多重与不可或缺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1960 s, the western media flourish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emergence of media such as television and video, as well as the reproduction and progress of print media driven by the improvement of photography. Thi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western society at that time, but also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nd catalyzing the art as a social and cultural field, which led to various changes and changes of artistic forms. Of course, the evolution and change of art have more complex and multidimensional influence factors, but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ost-modern art and the formation of post-modern art landscape.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科规划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编号HB11YS014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宏泉;;从后现代审美情境看姜宝林的花鸟画[J];中国花鸟画;2009年06期
2 章勇;;架上绘画与现代艺术的共生[J];美术观察;2006年08期
3 孔紫君;;再析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后现代艺术[J];美术;2007年03期
4 马旖旎;;从“后现代艺术”看当今的设计[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李竞飞;;后现代艺术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年05期
6 刘香云;;后现代艺术建构与解构的二律背反[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7 马旖旎;;从“后现代艺术”看当今的“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5期
8 文苑仲;;新媒体艺术产生的背景分析[J];学理论;2009年16期
9 张存刚;;后现代艺术与现代艺术观[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姚慧荣;;论后现代艺术的意义之惑[J];美术大观;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晓波;;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基础理论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前言[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石峰;杨春霞;;网络新媒体与都市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闵友钢;蒋慧钧;;抓住“技”遇 融合共存——面对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节目开发的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6 曹三省;王群;许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服务及其趋势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7 周笑;;新媒体:重塑媒介产业结构的力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志远;韩志国;;浅议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邋赵雯 廉士兵;“真实性”追求只是一个幌子[N];检察日报;2008年
2 李雪昆;“草根声音”反击西方媒体偏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李琰;一些西方媒体的行径非常卑鄙[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葛传红 ;西方媒体缘何忽然拿“放大镜”观察中国[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记者肖莹莹;外媒冷观奥巴马上任后首个“重大成就”[N];经济参考报;2009年
6 惜安;美情报官员声称,恐怖头目跑伊朗去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吴晶邋隋笑飞;报道拉萨暴力事件某些西媒“做手脚”[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侯磊;浅谈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应对之策[N];中华新闻报;2008年
9 马宁;《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报道获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记者 文建;老媒体“瘦身”是借机“转身”[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3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骥先;面向移动终端的富媒体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江逐浪;电视艺术技术论[D];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
6 侯海涛;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剖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李中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西方驻华媒体政策[D];外交学院;2009年
8 魏怡;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玉玺;试论后现代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中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铁梅;浅论后现代艺术在中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邓博;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5 梁岩;用三位数字影像再媒介油画《开国大典》的探索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窦凤圆;论写生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洪峰;走出象牙塔——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与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同一性与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春梅;身体体验—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审美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金鑫;后现代艺术对后现代设计的影响与借鉴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10 张驰;视觉艺术的新叙事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1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4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