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的伦理文化诉求
本文选题:生态文学 + 伦理 ; 参考:《语文建设》2013年36期
【摘要】:生态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现实的伦理价值诉求。生态文学不仅关注人性关怀,而且对整个自然与生命都有所关注。生态文学是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共同体。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 has its realistic ethical value demand. Ecological literature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human nature, but also to the whole nature and life. Ecological literature is a rich and diverse cultural form and a community of human cul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医学院思政部;
【分类号】:I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史元明;;论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J];东方论坛;2008年06期
2 张晓琴;沈玲;;生态文学: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崔昕平;;文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生态文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艳梅;吴景明;;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耿立沙;;追寻原始的桃源圣地——解读《埃那萨兹》中的生态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张秀丽;;和谐生态:生态批评的正义诉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龙其林;赵树勤;;文化影响与生态对话——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中的西方生态文化因素及其本土转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陆秀英;;土地的寓意和伦理——生态解读当代泰国作家皮拉·苏塔姆的农民叙述[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6期
5 李运抟;;“拿来主义”与现实审视的误区——关于本土生态文学研究理论运用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6 朱哲;;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与症候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迎春;环境传播对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杨晓辉;日本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2 贾玲俐;近二十年来动物叙事小说的生态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3 臧丽丽;里快草原小说论[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袁飞;生态视野中的动物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亚荣;论徐刚生态文学的价值[D];延边大学;2012年
6 王思臻;别样的生态诉求[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丽军,乔焕江;生态文学诞生根源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周杰林;试论环境文学及其反馈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王诺;;从生态视角重审西方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杨剑龙,周旭峰;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年;略论传记文学的伦理学因素[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3期
2 王松林;;“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3 胡卓群;;艺术伦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嬗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包利民;;“无知之幕”与悲剧的伦理意义[J];浙江学刊;2006年04期
5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内涵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丛光;;“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刘文良;;悲慨:生态文学之魂[J];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8 高曼;盖光;;文学经典重读作为生态批评的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叙事伦理学[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10 刘文良;;反叛与超越: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文学[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忠祥;;学术的盛宴——祝贺“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邹建军;;编选后记[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韩晓玲 刘中兴;华师学者研讨文学伦理[N];湖北日报;2005年
3 陈晓明;反伦理学的文学人性论[N];北京日报;2003年
4 唐翰存;生态文学的道德观[N];文艺报;2009年
5 姜桂华;生态文学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04年
6 封秋昌;环境意识与生态文学[N];河北日报;2002年
7 龚举善;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8 吴圣刚;如何看待生态文学的价值[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彭婷婷;上海艺术节:离顶尖还很远[N];财经时报;2006年
10 彭松乔;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艺批评的发展[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旭;批评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邱志勇;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文学及其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瑞;诗意的栖居[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杭希;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小说生态思想之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栗丽;《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在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巧凤;文学内在价值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洋洋;王国维美学研究的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8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6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