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散文翻译的“美”与“真”

发布时间:2018-09-09 14:37
【摘要】:正散文属于"美文",汉英皆然。因此,"求美"便是首要的选择。许渊冲(2000)在论述"求美"和"求真"的关系时说道: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真是必要条件,美是充分条件;……如果真与美能统一,那自然是再好没有;如果真与美有矛盾,那不是为了真而牺牲美,就是为了美而失真。如译的似的诗远不如原诗
[Abstract]:Positive prose belongs to "beautiful prose",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seeking beauty" is the first choice. Xu Yuanchong (2000), whe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king beauty" and "seeking truth", said: to seek truth is a low standard, to seek beauty is a high standard; to be a necessary condition, beauty i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If truth and beauty can be United, then it is no better; if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uth and beauty, it is not to sacrifice beauty for the sake of truth, or to distort it for the sake of beauty. The translated poem is far less than the original poem.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4YYB002)的资助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2 季羡林;;《成语源流大辞典》序[J];中国语文;2003年05期

3 许渊冲;新世纪的新译论[J];中国翻译;2000年03期

4 周领顺;从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看译者对风格的能动把握[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涛;;《王茂荫集·王侍郎遗稿》校读、注疏[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柳红霞;;翻译目的驱策下译者的再创作——谈《哀希腊》的四种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婧;从专业笔译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忠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刘丹青;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杨敏,纪爱梅;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1期

4 文军,高晓鹰;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1期

5 林源;;《通俗文》书名考[J];中国语文;2009年03期

6 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7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8 卢建;可换位摹物状语的句位实现及功能分析[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9 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10 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荔;;用许渊冲的“三美”说赏析诗词翻译——以红楼梦第三回中《西江月》二词的两个译本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陈文慧;;诗词翻译审美空间的构建——以李煜《浪淘沙》许渊冲译本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蒋旭东;;一分为二地看待许渊冲的诗歌英译及其译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11期

4 陈莹;;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许渊冲《西厢记》英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符晓晓;;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4期

6 栗梦卉;;象似性理论指导下许渊冲《离骚》英译对比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朝晖;;许渊冲的文学翻译与审美观[J];飞天;2010年02期

8 赵燕;;评析许渊冲英译唐诗《回乡偶书》[J];长城;2012年10期

9 朱明海;;化俗为雅、化雅为俗——许渊冲英译《西厢记》赏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3期

10 车明明;赵珊;;翻译过程中李清照词意境之美感再现——以许渊冲的翻译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海豚出版社社长 俞晓群;许渊冲:款步走来的大师[N];光明日报;2014年

2 黄蓓蓓;许渊冲:诗译英法70年[N];北京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一;别人谈对等时,,我在谈超越[N];解放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然;许渊冲《高老头》译本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邓蔚;论许渊冲的翻译三美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吕静;许渊冲的翻译审美补偿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4 朱俊林;许渊冲英译唐诗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陈优扬;翻译家许渊冲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赵洁;布迪厄社会学观照下的许渊冲中诗英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郑光莲;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建南;许渊冲诗词翻译的解构主义评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黄思远;论许渊冲诗词翻译中的“创”与“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张榕芳;改写理论视角下庞德与许渊冲的中诗英译对比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2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32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