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西文化诗学审美意识比较论

发布时间:2018-09-10 17:39
【摘要】:许多文艺学界的学者认为以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诗学缺乏对文学的审美关照,是"非诗学的"、"非诗意的"文学"外部研究"。而中国文化诗学声称要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和诗意批评,提倡文学的"内外结合"研究。似乎"是否审美"以及"如何审美"已成为中西文化诗学的重要差别。那么,有必要通过回顾中西文化诗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梳理和辨析两者对于文学中的审美问题,如文本审美、文化审美、审美与现实等观点的异同,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理论阐释和建构。
[Abstract]:Many scholars in literature and art believe that Stephen. The western cultural poetics represented by Greenblatt lacks aesthetic attention to literature and is "non-poetic" and "non-poetic" literature "external study". Chinese cultural poetics claims to emphasize the aesthetic nature and poetic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terature". It'seems that "whether or not aesthetic" and "how to appreciate"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poetic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poetics, and to sort out and differenti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for the aesthetic problems in literature, such as text aesthetics, cultural aesthetics, aesthetics and reality, etc. So that we can better explain and construct the theor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童庆炳;;文化诗学结构:中心、基本点、呼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春青;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从古今《诗经》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说开去[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3 刘庆璋;文化诗学:富于创意的理论工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红霞;;目睹“另类”王者的风采——读虹影作品《上海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樊秀芝;;对文学与作家的“祛魅”——布尔迪厄的“场域”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杨柳;;消解与恶搞的狂欢——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与青年亚文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凤丹;;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线[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5 闫听;;反思“反本质主义”: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伟;邱丕相;;武术弱连带优势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李清;振摆──新历史主义本文阐释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付强;;国家与社群的误读——论刘禾教授《个人主义话语》一文的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卢衍鹏;;反理性思潮与文学研究的现代性[J];当代文坛;2009年04期

10 潘自勉;;公民伦理与公共秩序——基于当前政府行政伦理状况的理论思考[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立群;;新诗“概念问题”的反思与世纪初的现象争鸣[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梅显懋;;论汉代“通经致用”思潮对古文献整理的影响[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曾军;;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高巍;江宁康;;文学与阶级身份建构——英美文学批评新论探究[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D];北京大学;2011年

4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5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7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8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赖翅萍;未竟的审美之旅[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秀伟;对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晓远;韩国电影文化价值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徐亮;“中国风”歌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廖文珊;许鞍华“改编电影”的女性主义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聪聪;传记的创新——《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程;浅析中国大陆媒体中的“剩女”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根秀;中国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D];兰州大学;2011年

8 胡睿臻;“诗史”说理论特征浅探[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媛;被建构的女性:“米脂婆姨”形象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钢;;眼睛的符号学取向——王国维“境界说”探源之一[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235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35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