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天路历程官话》中的诗歌翻译:现代白话新诗的先声
[Abstract]:Modern literary historian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Chinese vernacular poetry began in the May 4th period represented by Hu Shi. However, by examining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Western missionaries, especially BinWilliam, in the course of continuing Heaven (1866), and later in the Bible, this shows that this is not the case.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kind of poetry, whether in language form, poetic form and rhythm patter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hyme, and basically achieves the aim of the "poetic revolution" advocated by the pioneers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restoration of this history is helpful for scholars to rethink the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学院;
【分类号】:I046;H31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邦金,申定宝;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之路——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谈起[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徐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层次上翻译”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善超;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赵光武;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为;;“诗意人类学”:中国古典诗学与解构主义的精神会通[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秦方;田卫平;;孙中山与基督教青年会关系初探——以演讲为中心的讨论[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冬琴;蔡世华;;国葬与国家民族认同——以孙中山遗体及其安葬为中心[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10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4 沈继诚;论功能对等原则与汉语广告英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7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8 魏芳;翻译情境对于翻译策略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9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徐敏;翻译策略的辩证研究:归化与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36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3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