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西汇通的现代性诗学的建立——王一川文学理论及批评模式述评

发布时间:2018-10-10 12:06
【摘要】:现代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已走过百余年多姿多彩的历史,基本趋向是援西入中以建立具有中国品格的诗学体系。面对百年成就与不足,王一川坚持中西汇通,更注重在世兴我,在现代性的发展脉络中,对中西基于认识论、语言论、存在论等各种诗学模式和文论体系进行扬弃和超越,形成了以中国文化现代性为具体生成语境,以感性体验为起点,以语言模式为中介,以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为对象,以现代学为远景的现代性诗学,展现了当代中国诗学的独特品格和发展方向。
[Abstract]: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have gone through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of colorful history, the basic trend is to aid the West to establish a poetic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 In the face of the century-old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Wang Yichuan insisted on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 and the West and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rvival of himself.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Wang Yichuan sublimated and transcended various poetic models and literary theory systems based on epistemology, language theory, existentialism, etc. The modern poetics, which takes Chinese cultural modernity as the concrete generating context, perceptual experi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language model as the intermediary,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s the object, and modern studies as the vision, is formed. It shows the unique character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ic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守金;论朦胧诗的终结[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方国武;;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中的政治存在与变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丽;;李R既恕按蠛有∷怠敝械摹跋执盵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一川;;化解“丰富的痛苦”——编写12部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淑梅;;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认同[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王琳;;缺席的“在场”——试析纪录片《东》中的现实观[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伟;《语丝》的现代性追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1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61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