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对比研究陶渊明田园诗歌中概念隐喻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8-10-22 07:07
【摘要】: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历史上,隐喻都曾经仅被视为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段,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发展,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隐喻的认知功能不断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隐喻翻译观随着隐喻观的变化也在不断深入,自Fauconnier于1985年提出心理空间理论来,到今天的概念整合理论,目前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汉语诗歌作为隐喻使用的主要场合,越来越受到极大的关注。本论文拟从陶渊明田园诗歌中出现的概念隐喻为语料,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进行认知学的阐释,对比分析Burton、谭莳霖以及杨宪益在翻译隐喻时的策略。本论文研究方法多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到结论:在翻译常规的概念隐喻时,三位译者多采用直译法,但是在翻译文化特定的概念隐喻时,,三位译者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则表现出介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某一个度。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metaphor has been regarded only as a rhetorical device in literary work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 research,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holds that metaphor is the basic way of language and thinking,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metaphor is constantly understood and understood by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al translation, the theory of mental 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ince Fauconnier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mental space in 1985, and now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 main occasion of metaphor, ancient Chinese poetr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thesis intends to use conceptual metaphor in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as the corpus and make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es of Burton, Tan Shis Lin and Yang Xianyi in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are mostly case analysi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nventional conceptual metaphors, the three translators adopt literal translation methods, but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specific conceptual metaphor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lifestyles, the three translators show a certain degree between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懿;;概念整合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解释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束玫娟;;新闻语篇中的言语隐喻及非言语隐喻——以《纽约时报》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周健;;方位词INTO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祁芝红;;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课程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孙妍;;浅谈意象图式与英语介词的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孙婷;刘丙桥;;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文化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耿丽敏;王斌;;空间隐喻分析——以《红楼梦》中上、下、高、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张雪芳;;概念整合视角下隐喻表达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9 章娟娟;;英汉疾病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边茜岚;;空间对人物形象的修辞建构——以《金陵十三钗》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张激波;;隐喻认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解释[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爱华;;日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8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6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86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