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买账与冲击、冲突——再谈文学批评问题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 have written piecemeal articles on critical issues. Generally speaking, some views are still held, but some view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my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raise them again. Both are in the process of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revision. The reason may be complicated, not to be explained in a word or two. However, the main reasons for further refinement and revision are
【作者单位】: 宁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坚;王欣;张劲松;;文化语境中的凯恩斯主义和新批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牛寒婷;;重返文学批评的场域[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3 秦桂平;;文学批评的标准之思——从“文学性的扩张”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喻琴;;弗莱文本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5 秦妍;;试论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差异性[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路静;;读者反应批评:对读者的多重解读[J];求索;2011年07期
7 朱彦振;;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观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卫华;;文学批评主体性的张扬——金圣叹、罗兰·巴特、希利斯·米勒文学批评观之比较[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9 梁鸿;;回到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人文主义态度[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10 王本朝;;反思之于文学研究的意义(主持人语)[J];红岩;201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重提“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树榕;;方法:在批评标准与批评实践之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立华;燕卜荪诗学与新批评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宋家宏;文化建构中文学批评关注什么?[N];文艺报;2005年
3 赵毅衡;新批评:“起跳的方式之一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梁鸿鹰;强化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N];人民日报;2009年
5 张梦阳;从求爱方式说到文学批评[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刘晓丽;理论的误用与文学批评实践[N];文汇报;2010年
7 陈树义;文学批评的两个判断力[N];太原日报;2010年
8 高楠 王纯菲;文学批评的无用、用与有用[N];文艺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研;文学批评是一种精神担当[N];辽宁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研;当下的文学批评并非真正的多元化[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5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8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杨富波;莫瑞·克里格与新批评[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2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3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定青;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D];湘潭大学;2005年
8 卢凤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晔;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勇宾;文学与法律的对话[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2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9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