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义的审美阐释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vention of existential philosophy established by Heidegger and the full demonstration of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on the ontologic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western poetics and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textual mea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ev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ssue of "meaning generation", which is the cor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and expounds the original implication and fundamental concept of literary hermeneutics. It is intended to show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life in order to achieve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humanities and spiritual science. The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of meaning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hermeneutics covers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and context of literary hermeneutics; Second, the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the literary hermeneutics explain the context of interpretation, showing the Noumen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The third is the pursuit and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aesthetic sense, and then outlines the process from text methodology to meaning ontology.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基金】:作者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诠释学视野下文学意义的本体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1DWXJ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代平;浅谈解构主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善超;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赵光武;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迎生;心灵真相在日常话语中的呈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华勇;重温《黑暗的心脏》[D];浙江大学;2002年
5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6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际兵;刘震云小说的寓言景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龙佳红;论译者风格的显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柯;;从接受美学讨论文学翻译者的主体创造性[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百温;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模式[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匡代军;船山情感论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志勤;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全伟;林纾《黑奴吁天录》翻译之合法性探讨[D];河南大学;2009年
5 贾丹丹;空缺填补:文学翻译中意义的动态建构[D];河南大学;2006年
6 吴浩浩;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丽花;从视域融合过程看文学翻译的主体间性[D];中南大学;2006年
8 禹智华;从阐释学看文学翻译的再创造[D];中南大学;2007年
9 苏宇;从译者主体性看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翻译[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辛建飞;哲学阐释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他[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9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9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