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仿”与“无意识”理论
[Abstract]: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ers, such as Nietzsche, Saussure and Freud, underwent great changes 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world outlook, and brought about a change in methodology: irrationalism took the place of rationalism. The truth of the mind takes the place of the reality of realit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rnal imitation" proposed by Plato and others is the imitation of the mind and the idea, and its thought and theory occupy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rend of thought at that time, and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hilosophers and aestheticians after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psychoanalysis, Freud and Ju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trend of thought will inevitably bring the chan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works of artists Joyce, Picasso, Dali and so on also have the inevit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internal imit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0-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李立平;;探索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龚奎林;;一个水做的宿命论者——李轻松诗歌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薛航;;神话传说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价值[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唐嘉荣;;左脑型教育导致道德危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喜杰;;替人类受难的天使——谈地震诗歌中的校园记忆[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婷婷;寻找精神的救赎—梯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物品》的原型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9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熊志敏;海派语境中施蛰存小说创作突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美学思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皮朝纲;开拓地域美学研究新领域的一部力作——评钟仕伦著《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J];当代文坛;1995年05期
3 郑雪来;对现代电影美学思潮的几点看法[J];文艺研究;1981年04期
4 黄鸣奋;电脑时代的文艺变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黄鸣奋;导语[J];福建艺术;1998年03期
6 徐妍;;浅谈二十世纪西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和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7 汪文忠;;论李贽“童心说”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J];美与时代(下);2010年07期
8 吴衍发;;在探索和反思中行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1年05期
9 谢宏雯;;庄子艺术精神与西方游戏说——兼谈原始岩画中朴素的“天人合一”观[J];长江论坛;2007年01期
10 陈晋;;论新时期文艺变革发展的三个前提[J];学习与探索;198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定家;当代媒介发展与文艺变革[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张燕鹰;前瞻性的探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张亮;给艺术美学一个准确定位[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钟远波;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思潮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2 朱述超;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珂;诗之永存[D];武汉大学;2005年
4 白江宏;现实主义的丰富与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3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4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