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杨绛,2005:1)。《名利场》是一部喜剧式的讽刺小说,小说的题目具有很深的寓意,是作者受《天路历程》中有关名利镇描写的启发而引用的。萨克雷以犀利的文笔,展示了一幅19世纪广阔的生活画卷,讽刺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势利、虚伪、尔虞我诈、崇尚浮华和其他各种丑恶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萨克雷的作品是当时‘几本较好的英国小说’之一,‘有其不可辩驳的文学和文化历史的意义’。可见,这部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学艺术价值是相当高的。”(转引自罗新璋, 1984:849) 《名利场》不仅是萨克雷最好的作品,也通常被看作是1832年至1848年间最佳英国小说。在中国,对《名利场》的译介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伍光建根据赫次堡的节选本译为《浮华世界》。此后,国内又陆续出版了一些译本,其中女翻译家杨必的译本是这部名著最早得到读者和翻译界认可的一个译本。自1957年问世以来,该译本受到翻译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译作之一”(孙致礼,1996: 153),国内学者纷纷著文从不同角度对该译本进行评析,这无疑对我国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评论大多是集中于语言层面的分析,对杨必《名利场》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名利场》这部小说中蕴含了大量文化负载词,因此,作为探讨小说翻译中文化负载词问题的研究对象极具代表性。本文将试图从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这一角度出发,对杨必译本进行描述性研究,并以该小说最新的一个译本(贾文浩,贾文渊译,北京燕山出版社)作为参照对象。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又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步骤以及与研究对象及参照对象有关的情况。 第一章对《名利场》这部小说进行了简单介绍,主要介绍翻译家杨必的背景和她的翻译活动,同时对众多学者对杨必《名利场》译本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 第二章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对勒弗维尔的“四要素”中“文化万象”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文化渗入”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第三章包含三个内容:一是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文化负载词的不同定义,结合本文的研究范围对“文化负载词”进行概念界定,二是依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方法对《名利场》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三是主要从语言差异、文化空缺和生活经验三方面来分析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诸多困难。 第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介绍文化负载词的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其次主要结合杨必译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方面对这两种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以贾文浩和贾文渊的译本作为参照对象。 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对文化负载词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文化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尽管杨必译本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但杨先生已有明确的文化意识,她大量地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尽量把源语中特有的文化信息传达给中国读者,同时做了大量的注解。尽管由于受到时代因素和读者接受等因素的影响,杨必的译作并非十全十美,但它仍是“艺术创造性的翻译”的一部杰作,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学习和借鉴。(孙致礼,1996: 150) 本文只是一次尝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推测性,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带来更多更科学更全面的此类研究。由于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有限,因而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在研究的深度上也做得不够。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给予批评指正。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内涵的失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陈喜荣;功能语法语境理论与文化负载词翻译[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恩科;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选择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袁金霞;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的异化与归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5 蔡耀坤;杨必翻译的魅力──再读杨必中译本《名利场》[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朱健平;归化与异化:研究视点的转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马嘉;文学翻译的多维连贯性和小说翻译批评——兼评杨译《名利场》的文体连贯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程洪珍;;论翻译中词语的文化信息流失[J];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9 崔爱勇;杨必《名利场》翻译风格之我见[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S1期
10 骆乐;文学翻译中艺术意境的再创造——看杨必译《名利场》[J];南都学坛;200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文利;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宏建;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关联理论解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郭宏英;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4 王颖;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卢澄;戴乃迭译作中文化词的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
本文编号:
2379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7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