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新解读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方式——评钟华教授新著《文艺的超越性品格之思》
[Abstract]:After three years of working in Fudan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station and two years of repeated revision, Professor Zhong Hua has finally completed 300000 words of his book, the thought of the transcendental character of Literature and Art: a New probe into Heidegger's poetic thought. As a contact mentor, I am pleased to write a few words for its public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创;;“风”与诗的本原:理解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角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黄勇;当代哲学中的一股反本质主义潮流——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存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3 赵天惠;;浅谈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畏之无”[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李遥;;存在哲学阐释的新思路[J];读书;1987年04期
5 孙周兴;;从存在到“大道”——海德格尔的思路[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欧洲哲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6期
7 张文初;牟方磊;;《存在与时间》的情感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1期
8 徐良;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9 张琳;;艺术作品本源中的物、器具、作品——读《艺术作品的本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袁俏;陈芸;;存在主义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涵[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5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汝伦;;关于海德格尔的两个批评[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俞吾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差异”理论及其启示(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德峰;;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刘军(编辑);海德格尔与解构的政治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李卓;海德格尔实践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5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王星星;技术之追思[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84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847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