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方文学与中国现代性进程的互动史——祁寿华著《西方文学在中国与一个民族的翻译》评介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a nation by Chinese American scholar Qi Shouhua from the aspects of writing technique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a nation is 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he synchronic dimension shows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politics, literature, culture and lif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since 1840. It combines the knowledge, story and academic writing techniques to provide methodolog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This work, written in English, not only provides a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Western scholars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from modern to modern times, but also provides a reader's book overlooking their literature travel in foreign lands. It also provides an English textbook for Chinese scholars and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基金】:2012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文学”(项目编号:2011XWD-S0502)资助
【分类号】:I046;I1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周庆杰;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周庆杰,孟涛;理之大成 拳之规范——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评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高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限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颜林海,孙恺祥;翻译心理学:亟待承认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宋安妮;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6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2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3 Jiang Zhongji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4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红梅;文化差异与翻译[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林波;唐诗中典故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麻晓晴;论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矛盾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易芳;初探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付丽;鲁迅、林语堂翻译思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生;郭瑞;;1949年前的哈代诗歌翻译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胡志国;;学者眼光与译家技艺的交汇——论赵毅衡的诗歌翻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3 邹芙林;;从文学作品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6期
4 孙会军;郑庆珠;;新时期英美文学在中国大陆的翻译(1976—2008)[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伊明·阿布拉;;维汉文学翻译60年成就、特点与展望[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6 马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批判意识与荒诞问题研讨会述要[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1期
7 黄小军;;中国比较文学因素的产生[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陈亚敏;;浅析《圣经》翻译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J];作家;2010年16期
9 姜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国外文学;2004年01期
10 王达敏;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文初;;从拉斯蒂涅与七哥的比较看西方文学对方方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宝锋;;辜鸿铭的读者意识浅析——以辜氏《论语》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8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玉良;;阿瑟·韦利《诗经》翻译中的人类学探索与失误[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开焱;西方文学理论话题移植的得失[N];文艺报;2005年
2 赵沛林;漫步在西方文学的密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夏小民;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与西方文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张杰 马广惠 辛斌 吕俊;跨入新世纪门槛的西方文学与语言学[N];文艺报;2004年
5 子雨;可怕的文学、可爱的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刘卫红;回望近代文学翻译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唐岫敏;不要炒作要操作[N];文艺报;2005年
8 李华川;“世界文学”观念在中国的发轫[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南志刚;先锋文学的回归与抵抗[N];文艺报;2006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叶隽;文学批评何以成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绍斌;越界与想象[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7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璧;博弈论视角下的重译者策略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晓燕;近代文献翻译史上的“伍译”[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苗林;1864-1966:中国英美诗歌翻译百年回顾[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徐芳;惠特曼《草叶集》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四川大学;2007年
5 刘宁;魔鬼形象在西方文学中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6 江倩;培根《谈读书》两译本之文体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雪;世界之轴:弗莱文学理论的基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芸;论林纾对西方文学的改写及其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玉丰;[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赵澍;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5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856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