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31 09:25
【摘要】:科幻小说是大众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类,它关注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其它文类相比,科幻小说呈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相对于主流文学,它保持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自由的书写方式;较之于其它的大众文类,它又通过其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讲述,体现出更多对于现实问题的思索。在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逐渐模糊的今天,科幻小说成为二者融通的最佳体现者。这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与科学的兴趣、让人心胸开阔的文类,是人类深层的探索心理的外在体现。 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是在西方科幻小说影响下产生的,迄今已经走过整整百年历程,现在正处于从萧条到繁荣、从单一到多样的现代转型的十字路口。伴随着科幻小说创作上的发展与读者群的增多,相应的理论研究却显得颇为滞后,科幻小说及其研究在中国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已有的零星评论,也多集中于具体作品的分析,缺少一种宏观意识。 因此,,本论文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以西方同类作品作为背景和参照,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与困境做了总体观照。现代性与科幻小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独特的时代语境及现代性诉求,使科幻小说的创作一开始便带上了启蒙与救亡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论文在此基础上对中西科幻小说进行了比较:中西科幻小说呈现出怎样的不同面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科幻小说如何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科幻小说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此类问题的探讨在明晰科幻小说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方面,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是对科幻小说界说及生发语境的论述,其中涉及了科幻小说的定义、功能、发展脉络,并引入了“现代性”作为论文的理论构架,述及了现代性与科幻小说的密切关系;第二章为中西科幻小说的比较分析,对中国科幻小说这一从西方引进的文类在中国所呈现的不同风貌进行了阐述,并从几个角度分析了这些不同背后的原因;第三章由上述分析得出结论——中西科幻小说都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性、未完成性及审美现代性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反过来,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与困境也验证了现代性在中国的先天不足,中西方科幻小说的差异有着其深刻的文化、历史与现实原因。在此结论上对科幻小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中国科幻小说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进行了探讨,以开放式结尾作为论文的结束。
[Abstract]:Science fiction is an important literary category in popular literature. It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reat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progress on mankind. Compared with other literary genres, science fiction presents its own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Compared with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it keeps its imagination and free writing. Compared with other popular languages, it reflects more thoughts on practical problems through its image shaping and story telling. With the blurring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serious literature and popular literature, science fiction becomes the best embodiment of the two. It is a kind of literature that can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in the future and science, and open people's mind. It is the external embodiment of the deep exploration psychology of human beings.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is produc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science fiction. Up to now, it has gone through a whole hundred years. Now it is at the crossroads from depression to prosperity, from single to diverse moder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fiction cre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reader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lagging behind. Science fiction and its research have always been marginalized in China. Existing sporadic comments also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works and lack of a macro-consciousnes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 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light of Chinese sci-fi novels with the background and reference of similar works in the West. Modernity is inextricably related to science fiction. Especially in China, the unique contex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mands of modernity make the creation of science fiction take on the color of enlightenment and salv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thus limiting its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compar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cience fiction: what kind of different features do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cience fiction show? What are the deep reasons behind it? How does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go out of its own way? Wh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science fiction facing in the future? The discussion of this kind of problems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larifying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fiction. The thesis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fi, and introduces "modernit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ty and science fiction is discuss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ci-fi novels. It expounds the different style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sci-fi novels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 from several angles. The third chapter draws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that Chinese and Western sci-fi nove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odernity, especially in China, the complexity of modernity, unfinished nature and the lack of aesthetic modernity.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edicament of Chinese sci-fi novels also verify the inherent deficiency of modernity in Chin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ci-fi novels have profound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In this conclusion, the author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fiction, and discusses how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can writ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open end as the end of the thesis.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03;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琼;;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现代性应“在场”[J];创作评谭;2011年04期

2 宋宇;;异文化:推动现代性向多元发展[J];绿叶;2011年07期

3 刘雄仕;;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文化反思[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4 吴文瀚;;传承与保护同举,交流与融汇并行——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中原文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马雪梅;;沈从文的现代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高名潞;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J];艺术·生活;2005年05期

7 王小兵;;论严复翻译作品中的现代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吴佳宇;;浅论近代英美文学的现代性潮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王伟;;台湾电影的现代性书写[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超;;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维度辨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地心历险记》重新演绎19世纪的科幻小说[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科幻小说的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龙;这不是科幻小说[N];科技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杨鹏;科幻小说该如何阅读和欣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陈尚伟;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N];天津日报;2009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中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还在远处[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汪晖;关于“早期现代性”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范垂功;关注现代性的运行[N];文艺报;2011年

9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于乎;统计数据不是科幻小说[N];广州日报;2011年

10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莹;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近十年科幻小说创作[D];新疆大学;2008年

2 刘阳;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6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9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6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96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